(五)肝和胃肠功能的改变
1.肝功能的改变休克时常有肝功障碍,其主要原因有:①低血压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使肝动脉血液灌流量减少,从而引起肝细胞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肝小叶中央部分肝细胞坏死;②休克时由于腹腔内脏的血管收缩,致使门脉血流量急剧减少。肝约有一半以上血液来自门脉,故门脉血流量减少,也将加重肝细胞的缺血性损害;③肝内微循环障碍和DIC形成,更可引起肝细胞缺血缺氧;④在肠道产生的毒性物质经门脉进入肝,加之肝本身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对肝细胞都有直接损害作用。
肝功能障碍又可通过下列机制加重休克:①肝代谢障碍:肝对糖和乳酸的利用障碍,一方面可促使乳酸蓄积并从而引起酸中毒;另方面又不能为各重要脏器提供充足的葡萄糖。蛋白质和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引起低蛋白血症和出血。②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功能)减弱:可增加休克时感染与中毒的危险。
2.胃肠功能的改变 休克早期就有胃肠功能的改变。开始时是因微小管痉挛而发生缺血,继而可转变为淤血,肠壁因而发生水肿甚至坏死。此外,胃肠的缺血缺氧,还可使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肠运动减弱。有时可由于胃肠肽和粘蛋白对胃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减弱,而使胃肠粘膜糜烂或形成应激性溃疡。
由于胃肠上述改变,可通过下列机制促使休克恶化:①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减弱或破坏,致使肠道细菌毒素被吸收入血,加之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减弱,故易引起机体中毒和感染。②胃微循环淤血,血管内液体外渗,加之胃肠粘膜糜烂坏死和DIC的形成都可导致胃肠道出血,从而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③胃肠道缺血、缺氧,可剌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因而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剧。

- 肝和胃肠功能的改变《病理生理学》
- 肝合筋《中医词典》
- 肝黄《中医词典》
- 肝合胆《中医词典》
- 肝昏迷《急诊医学》
- 肝合胆《中医名词词典》
- 肝昏迷(肝性脑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肝寒《中医词典》
- 肝昏迷的生化机制《临床生物化学》
- 肝寒《中医名词词典》
- 肝活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肝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人体解剖学》
- 肝火《中医名词词典》
- 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肝昏迷)《临床营养学》
- 肝火《中医词典》
- 肝功能衰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肝火《临证指南医案》
- 肝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
- 肝火《友渔斋医话》
- 肝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肝火《也是山人医案》
- 肝疳《幼科心法要诀》
- 肝火不得卧《中医词典》
- 肝疳《儿科萃精》
- 肝火不得卧《症因脉治》
- 肝疳《证治准绳·幼科》
- 肝火乘胃《凌临灵方》
- 肝疳《医宗金鉴》
- 肝火冲肺作咳《医门补要》
- 肝疳《中医词典》
- 肝火出血《正体类要》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