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肿的表现特征

《病理生理学》书籍目录

(一)水肿液的性状

水肿液来自血浆液体成分,含有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肌酐、尿素、氨基酸及其它可溶性物质。但蛋白质量及比例,则视水肿的原因而异,主要取决于微血管通透性是否增高及增高程度。通透性越高,蛋白质渗出越多,含量就越多,故水肿液的比重也越大;相反,当通透性不高时,则蛋白质含量较低(常<2g%),水肿液比重也较低。临床上习惯把比重低于1.015的水肿液称漏出液(transudate),比重高于1.018的称渗出液(exudate),后者即指炎症性渗出液。但也有例外,淋巴水肿时虽微血管通透性不增高,水肿液比重可不低于渗出液,原因已如上述。

(二)水肿器官和组织的特点

水肿器官的体积增大,重量也增加,包膜被牵引而紧张发亮。此外,在组织学上水肿部的间质纤维可被分隔而稀疏。

(三)体重变化

全身水肿时,体重能敏感地反映细胞外液容量的变化。因而动态检测体重的增减,是观察水肿消长的最有价值的指标,它比观察皮肤凹陷体征更敏感。

(四)皮下水肿的皮肤特征

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当皮下组织有过多体液积聚时。皮肤肿胀,皱纹变浅,平滑而松软。临床上为验证有无水肿,常用手指按压内踝或胫前区皮肤,观察解压后有无留下凹陷,如留下压痕,表明已有显性水肿(frank edema),也称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但此法不敏感,因显性水肿出现前已有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为何组织间隙已有过量液体积聚,而不出现凹陷体征?这可用组织间隙中的凝胶体网状物的吸附力来解释。后者对液体有强大吸附力和膨胀性(图7-2)。液体被吸附呈凝胶态就不能自由移动,受到压力时也不易移动;只有当积聚的液量超过凝胶体结构的吸附力和膨胀度后,过多的液体才能呈游离状态。液离液体在组织间隙中则有高度移动性,故在有足量游离液积聚后,用手指按压该部皮肤,液离液乃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于是出现凹陷(压痕)。解压后约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流回原处而平复。

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凝胶体结构在水肿时的液体交换示意图

图7-2 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凝胶体结构在水肿时的液体交换示意图

1.毛细血管;2.毛细淋巴管;3.组织间隙凝胶体网状物

(五)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

常见的全身水肿是心性、肾性和肝性水肿,它们的分布各有特点,后者有助于鉴别诊断。右心衰竭时水肿先出现于低垂部,立位时以下肢尤其足踝部最早出现且较明显,然后向上扩展;肾性水肿先出现于面部,尤以眼睑部明显,然后向下扩展;肝性水肿多以腹水最显著,躯体部不明显。这些不同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①组织结构特点:组织致密度和伸展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肿液积聚的早晚和程度。有些部位(如眼睑部)的皮下组织很疏松,皮肤伸展性大,容易容纳水肿液积聚,在不受重力影响尤其平卧时,水肿较早在这些部位显露而易被发觉,故肾性水肿病人晨起时眼睑水肿比较明显;另一些部位(如手指、足趾尤其掌侧)因皮下组织比较致密,皮肤较厚而伸展性小,故不易容纳水肿液,因而水肿不易显露和被发觉;②重力和体位: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受重力效应的影响,故离心脏水平面向下垂直距离越远的部位,外周静脉血压及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就越高,因而立位或坐位的低垂部比平卧时的同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手部静脉血压的这种差别,可达0.49~0.98kPa(50~100mmH2O)。这种重力效应在全身体循环静脉於血时就更明显。因此,右心衰竭的水肿病人,低垂部比较容易和较早出现水肿。③局部血液动力因素:如有特定的局部因素,使某一体部或器官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程度,比重力效应更为显著,以致该部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明显高于低垂部,则该部水肿液的积聚,可比低垂部更早出现和更明显,因而肝性水肿时,由于肝静脉回流受阻,腹水往往比下肢水肿明显得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理生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病理生理学》书籍目录
  1. 水肿的表现特征《病理生理学》
  2. 水肿从脚起候《诸病源候论》
  3. 水肿的病变《病理学》
  4. 水肿从脚起方四首《外台秘要》
  5. 水肿的概念《病理生理学》
  6. 水肿部《本草易读》
  7. 水肿的原因和机制《病理学》
  8. 水肿病《备急千金要方》
  9.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病理生理学》
  10. 水肿伴随症状辨病《常见病自测》
  11. 水肿发病的基本因素《病理生理学》
  12. 水肿(诸肿胀附)《幼科释谜》
  13. 水肿方《医学三字经》
  14. 水肿(杂肿 四肢肿 石水)《针灸资生经》
  15. 水肿方一十三首《外台秘要》
  16. 水肿(一)《凌临灵方》
  17. 水肿腹大遍身浮肿《奇效简便良方》
  18. 水肿(方五首)##《备急千金要方》
  19. 水肿睾丸《儒门事亲》
  20. 水肿(二)《凌临灵方》
  21. 水肿蛊胀《急救广生集》
  22. 水肿《病理学》
  23. 水肿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4. 水肿《女科证治准绳》
  25. 水肿候《诸病源候论》
  26. 水肿《药症忌宜》
  27. 水肿简便方《幼幼集成》
  28. 水肿《金匮钩玄》
  29. 水肿解《儿科萃精》
  30. 水肿《医学三字经》
  31. 水肿咳逆上气《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