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物

《病理生理学》书籍目录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菌壁含有内毒素(endotoxin,ET),后者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细菌致热原(bacterial pyrogen)。给家兔微量静脉内或更微量脑内(视前区-前下丘脑)注射,均可引起明显发热。ET的活性成分是脂多糖,它有三个组成部分,即O-特异侧链、核心多糖和脂质A(lipid A)。脂质A是决定致热性的主要成分。

临床上输液或输血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热反应,多数就是由于污染ET所致,因其耐热性很高,需干热160℃2小时才能灭活,一般灭菌方法不能清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ET性发热是由于ET激活了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其释放白细胞致热原所致体外实验证明。用微量ET与白细胞培育,可使后者产生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给家兔或狗静脉内注射ET,在引起发热的同时,血清中出现大量循环白细胞致热原。最近的一些研究证明,ET还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其它内生致热原。此外,ET在外周还可能引起其它代学介质的生成,后者经血脑屏障进入脑内而参与中枢机制。但出不能完全排除ET本身或其降解产物进入脑内发挥致热作用的可能性。ET的分子量很大,达1,000-2,000KD,一般剂量静脉内注射,显然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并进入脑内。但是,大剂量注射ET,有无可能削弱血脑屏障而致小量ET通过,或者由于某些生理过程(包括传染、毒血症高热)提高了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ET或其降解产物得以自由通过,这个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有的学者报道,单独注射ET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但联合使用A型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时,ET就能够通过血脑屏障。

革兰氏阳性细菌(如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也能引起发热。给家兔静脉内注射活的或加热杀死的葡萄球菌,均能引起发热,因而其效应不取决于传染是否成立,而可能是细菌颗粒本身起的作用。加热杀死的葡萄球菌在体外与白细胞培育,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释放白细胞致热原。在剂量—效应关系上,取决于细菌颗粒数与细胞数的比例。

从革兰氏阳性细菌体内能分离出有致热性的外毒素,例如从葡萄球菌分离出的肠毒素,和从A型溶血性链球菌分离出的红疹毒素(erythrogenic toxin),都是强激活物,微量给动物静脉内注射即可引起发热。体外实验证明,红疹毒素与家兔白细胞培养,能使后者产生释放白细胞致热原。

病毒感染,例如把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者Coxsackie病毒注入家兔静脉内,都可引起动物发热。在发热的同时,血清中出现循环白细胞致热原。实验证明,病毒也可能过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释放白细胞致热原引起发热,其激活作用可能与血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有关。在体外用副流感病毒与家兔血白细胞培育,能激活后者释放白细胞致热原。

此外,螺旋体(回归热的病原体疏螺旋体属Borrelia,钩端螺旋体等)及真菌引入体内也可引起发热。在体外把赫姆斯氏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hermsii)或酵母分别与人体白细胞培育,都能激活后者产生释放白细胞致热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理生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病理生理学》书籍目录
  1. 微生物《病理生理学》
  2. 微甚《中医词典》
  3. 微生物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4. 微甚《中医名词词典》
  5. 微生物学《中国医学通史》
  6. 微弱二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7. 微生物学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8. 微热类《医学摘粹》
  9. 微生物学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10. 微热《麻科活人全书》
  11. 微生物学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12. 微热《中医词典》
  13.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14. 微球剂与磁性微球《医院药学》
  15.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16. 微妙在脉《思考中医》
  17.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18. 微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19.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20. 微脉(阴)《诊家正眼》
  21. 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学》
  22. 微脉(阴)《脉诀汇辨》
  23. 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学》
  24. 微脉《脉理求真》
  25.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6. 微脉《中医词典》
  27.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8. 微脉《中医名词词典》
  29.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30. 微量元素与免疫《免疫与健康》
  31.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