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
1.原理和方法:静脉注入能通过正常血脑屏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如99mTc-HMPAO或99mTc-ECO,其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经SPECT 360°采集及计算机图像重建,可得到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γCBF断层影像;还可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提取各局部的放射性计数,根据一定的生理数学模型,计算出大、小脑各部位的γCBF值(ml/100g/min)。
2.正常所见:正常人大、小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的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为放射性浓集区。白质和脑室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下。左、右脑组织的放射性分布基本对称。
3.临床应用
(1)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①脑梗塞,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于健侧相应部位,γCBF的阳性率接近100%。在发病2~3天内,病变区尚未形成明显的结构变化,故XCT和MRI常不能显示异常。本法对脑梗塞的早期确诊、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突然,症状消失快,当症状消失后,XCT和MRI的阳性率仅为25%,而γCBF显像可发生50%的TIA患者脑内仍有缺血性改变,及时发现和治疗这种慢性低灌注状态,对预防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2)癫痫病灶的诊断:癫痫发作时,病灶部位的γCBF有明显增加,而在发作间期又见减低,阳性率可达60%,远高于XCT(25%)。本法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的依据。
(3)对脑瘤的诊断价值:本法对脑瘤的诊断阳性率与XCT近似,其独特价值在于①可根据脑瘤浓集放射性的多少,即血流量的多少判断脑瘤的恶性程度,除血运丰富的脑膜瘤外,脑瘤的血流量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②监测脑瘤的复发:脑瘤经手术治疗和放疗后,若γCBF再次提高,提示脑瘤复发;若γCBF减低可能为癜痕形成或坏死。

-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物理诊断学》
- 局部麻醉《外科学总论》
- 局部皮瓣《外科学总论》
- 局部剌激实验《医院药学》
- 局部去敏药《口腔科学》
- 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 局部水肿《病理生理学》
-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局部涂拭药物《口腔科学》
-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 局部望诊《中医诊断学》
-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 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生理学》
- 鞠丸《普济本事方》
- 局部性水肿疾病《常见病自测》
- 鞠华《神农本草经》
- 局部选穴法《中医词典》
- 鞠候《诸病源候论》
- 局部血流调节《生理学》
-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病理学》
-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 局方常山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 局方换腿丸《外科理例》
- 疽虚热候《诸病源候论》
- 局方七气汤《张氏医通》
- 疽目《中医词典》
-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外科学总论》
- 疽瘤《中医词典》
- 局箬《本草纲目》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