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

《物理诊断学》书籍目录

1.原理和方法:静脉注入能通过正常血脑屏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如99mTc-HMPAO或99mTc-ECO,其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经SPECT 360°采集及计算机图像重建,可得到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γCBF断层影像;还可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提取各局部的放射性计数,根据一定的生理数学模型,计算出大、小脑各部位的γCBF值(ml/100g/min)。

2.正常所见:正常人大、小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的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为放射性浓集区。白质和脑室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下。左、右脑组织的放射性分布基本对称。

3.临床应用

(1)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①脑梗塞,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于健侧相应部位,γCBF的阳性率接近100%。在发病2~3天内,病变区尚未形成明显的结构变化,故XCT和MRI常不能显示异常。本法对脑梗塞的早期确诊、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突然,症状消失快,当症状消失后,XCT和MRI的阳性率仅为25%,而γCBF显像可发生50%的TIA患者脑内仍有缺血性改变,及时发现和治疗这种慢性低灌注状态,对预防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2)癫痫病灶的诊断:癫痫发作时,病灶部位的γCBF有明显增加,而在发作间期又见减低,阳性率可达60%,远高于XCT(25%)。本法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的依据。

(3)对脑瘤的诊断价值:本法对脑瘤的诊断阳性率与XCT近似,其独特价值在于①可根据脑瘤浓集放射性的多少,即血流量的多少判断脑瘤的恶性程度,除血运丰富的脑膜瘤外,脑瘤的血流量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②监测脑瘤的复发:脑瘤经手术治疗和放疗后,若γCBF再次提高,提示脑瘤复发;若γCBF减低可能为癜痕形成或坏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物理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物理诊断学》书籍目录
  1.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γCBF显像)《物理诊断学》
  2. 局部麻醉《外科学总论》
  3. 局部皮瓣《外科学总论》
  4. 局部剌激实验《医院药学》
  5. 局部去敏药《口腔科学》
  6. 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7. 局部水肿《病理生理学》
  8.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9. 局部涂拭药物《口腔科学》
  10.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11. 局部望诊《中医诊断学》
  12.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13. 局部兴奋及其特性《生理学》
  14. 鞠丸《普济本事方》
  15. 局部性水肿疾病《常见病自测》
  16. 鞠华《神农本草经》
  17. 局部选穴法《中医词典》
  18. 鞠候《诸病源候论》
  19. 局部血流调节《生理学》
  20.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21.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病理学》
  22.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23. 局方常山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24.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25. 局方换腿丸《外科理例》
  26. 疽虚热候《诸病源候论》
  27. 局方七气汤《张氏医通》
  28. 疽目《中医词典》
  29.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外科学总论》
  30. 疽瘤《中医词典》
  31. 局箬《本草纲目》

《物理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