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肝性脑病发生的诱因
1.出血肝硬化时上消化道出血(如食道静脉破裂)、外伤、手术、产后大出血等,往往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肝脏血液供应不足,发生缺氧,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害,引起肝功能衰竭。脑组织也因缺血、缺氧,使脑细胞的代谢和机能障碍。如果为消化道大出血,血液在肠腔内分解生成氨增多,使血氨增高。
2.感染肝脏病患者如果合并肺炎、胆囊炎、胃肠道感染时,可能由于细菌及其毒素侵入肝脏,加重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肝功能减退,往往可以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
3.腹腔穿剌放液肝脏病患者有腹水,如果放液量过多或过速,由于腹腔内压突然降低,门静脉系统淤血,流入肝脏的血液减少,引起肝脏缺氧,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害;或因放液丢失电解质过多,都可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
4.药物损害麻醉及镇静药(特别是巴比妥类及吗啡)使用过多、饮酒等、都可以增加肝脏的负担,加重肝脏的损害,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
5.进食蛋白质过量及口服铵盐
临床上常根据上述肝性脑病发生的机理及诱发因素,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1)避免或纠正各种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
(2)降低血液中氨及胺类的措施:以糖类食物为主,禁用高蛋白饮食,减少氨及胺类的来源;采用清洁灌肠或口服硫酸镁导泻,使肠腔内容物迅速排出;口腔或灌肠给予不易吸收的广谱抗菌素如新霉素等,抑制肠内细菌的繁殖,使氨及胺类产生减少;采用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静脉注入,降低血氨;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内儿茶酚胺的合成和贮存,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目前已有人研究人工肝脏辅助装置,即将病人的血液流经一种透析膜或吸附剂灌流装置,以清除血液中某些有害物质。
(4)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 肝性脑病发生的诱因《病理生理学》
-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病理生理学》
- 肝性脑脊髓病《神经病学》
- 肝性脑病(肝性昏迷)《病理生理学》
-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 肝性脑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肝性水肿《病理生理学》
- 肝性脑病《急诊医学》
- 肝虚《中医名词词典》
- 肝心痛《中医词典》
- 肝虚《圣济总录》
- 肝心痛《圣济总录》
- 肝虚《药症忌宜》
-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肝虚寒证《中医词典》
- 肝泄《中医词典》
- 肝虚汗《中医词典》
- 肝邪《灵素节注类编》
- 肝虚积热歌《眼科心法要诀》
- 肝邪《中医词典》
- 肝虚积热歌《医宗金鉴》
- 肝小叶《组织学与胚胎学》
- 肝虚积热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肝显像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类方法《物理诊断学》
- 肝虚劳伤《症因脉治》
- 肝痫《中医词典》
- 肝虚目暗《中医词典》
- 肝纤维化的生化诊断《临床生物化学》
- 肝虚雀目《中医词典》
- 肝下面“H”沟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肝虚雀目《明目至宝》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