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特发性水肿
是病因尚未查明的一种全身性水肿。
(一)临床特点
几乎只发生于妇女,中年占多数。晨起眼睑浮肿,鼻梁变厚,面和手指发紧,随后乳房发胀不适,腹部膨胀,继而移行到下半身,足、战踝和小腿明显水肿,到傍晚或夜间活动(如上夜班)终了时最明显。一昼夜体重增减超过1.4kg。患者可有精神症状如情绪不安、抑郁甚至错乱,天气炎热可加重水肿。
(二)发病机制
仍不详知,早期认为与性激素或精神、情绪不稳定有关,但缺乏依据。近期资料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体位因素据研究,这种水肿病人微血管滤出过多与立位有关,称立位性水肿,并分为立位性钠滞留者(排钠减少)和立位性水滞留者(排水减少)。
2.微血管床异常据电镜观察,患者皮肤微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与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相似,故提出原发微血管病导致水肿发生的假说。
3.体液因素据报道,参与特发性水肿发生的体液因素可能有醛固酮、ADH、多巴胺和缓激肽等。有人设想立位性钠滞留可能与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关,而立位性水滞留可能与ADH分泌增多有关;有人注意到卧位病人尿中多巴胺排出量明显减少,而多巴胺又有利钠作用。故提出多巴胺产生减少引起排钠减少的主张;还有人根据病人立位时的许多表现与缓激肽过多的表现很相似,推想缓缴肽参与其发生机制。
(三)治疗原则
原则上要解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并使之与医师取得合作,适当限钠,减少站立,晚饭后尽量躺卧于睡椅或脚板椅上(带脚板的椅子,脚板可以升降)午后7~8小时投利尿药,然的卧床(立位给药效果差)。有人试用高弹性袜和弹性压迫外套有效。据报道,有人试用拟交感胺尤其右旋安菲太明能使水肿减轻。

- 特发性水肿《病理生理学》
- 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眼科学》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特发性浮肿《百病自测》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病学》
- 特疽《中医词典》
- 特发性肺纤维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特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理学》
- 特蓬杀《证类本草》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特生石《千金翼方》
- 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针灸学》
- 特生石《本草经集注》
- 特点《预防医学》
- 特生石《新修本草》
- 特别护理记录《基础护理学》
- 特生石《证类本草》
- 特别感冒《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特生石《名医别录》
- 套式引物(NestedPrimer)PCR《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特殊采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套管式皮肤针《中医词典》
- 特殊检查《普通外科学》
- 讨盐生《中医词典》
- 特殊检查―――断层摄影《放射诊断学》
- 讨论《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特殊结构《医学微生物学》
- 讨论《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特殊恐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病理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概论
- 第三章 缺氧
- 第四章 发热
-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 第四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
-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 第二节 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第三节 酸中毒
- 第四节 碱中毒
-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 第六节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七章 水肿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 第八章 应激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第十章 休克
-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一章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
-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高血压
- 一、高血压的分类
- 二、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 三、高血压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 四、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 一、气体代谢变化
- (一)PaO[XB]2[/XB]下降PaCO[XB]2[/XB]上升,二者成一定比例关系
- (二)PaO[XB]2[/XB]下降而Paco[XB]2[/XB]变动不大
- (三)PaO[XB]2[/XB]下降,Paco[XB]2[/XB]升高,二者变化不成一定比例关系
- (四)Pao[XB]2[/XB]下降,Paco[XB]2[/XB]也明显下降
-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三、呼吸系统变化
-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五、循环系统变化
- 六、肾功能变化
- 七、胃肠道变化
-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及代谢变化
- 第四节 尿毒症
- 第十五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 二、血清酶的改变
- 三、生物转化和排泄功能的变化
- 四、肝性脑病(肝性昏迷)
- 第二节 黄 疸
- 一、黄疸的概念
- 二、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 三、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第三节 肝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 第十六章 死亡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