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抗心绞痛药

《药理学》书籍目录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作时胸骨后部及心前区出现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并可放射至左上肢,疼痛是由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等所引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意见,将心绞痛分型如下:

1.

2.不稳定型心绞痛 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及自发性心绞痛,有可能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也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

3.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所诱发。属于自发性心绞痛,休息时也可发病。

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是由于血和氧的供需失去平衡所致。现已明确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和冠状动脉痉挛二方面是心绞痛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心肌的氧供应决定于动、静脉的氧张力差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65%~75%,已接近于最大量,如再需增加氧的供应,已难以从血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提供,而后者又取决于冠状动脉阻力、灌流压、侧枝循环及舒张时间等因素。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系统的小动脉阻力对冠状动脉流量起着重要作用,出现粥样硬化后,狭窄区以下的小动脉因缺氧而舒张,此时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则对冠状动脉流量起主要作用。

心肌对氧的需求约为8~10ml/100g心肌/分,决定氧耗的主要因素是心肌的基本代谢,心室壁肌张力,分钟射血时间,心率和收缩性。其中,基本代谢的氧耗用于细胞膜转运功能及合成蛋白质,它较为稳定,少受药物影响;室壁肌张力则影响较大,它与心室容积和心室腔内压力成正比,张力愈高耗氧愈多;分钟射血时间是每搏射血时间与心率的乘积,射血时室壁肌张力最高,所以,射血时间愈久,耗氧愈多;收缩性的强弱也明显影响氧耗,强时耗氧多,反之耗量少。由于测定心肌实际耗氧量较为困难,临床上将影响耗氧量的主要因素简化为“三项乘积”(收缩压×心率×左心室射血时间)或“二项乘积”(收缩压×心率)作为粗略估计心肌耗氧量的指标。

由上可见,药物可通过舒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或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药物也可通过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减慢心率及降低收缩性等作用而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实际上,常用的抗心绞痛药正是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影响,恢复氧的供需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药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药理学》书籍目录
  1. 抗心绞痛药《药理学》
  2. 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理学》
  3.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药理学》
  4.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药理学》
  5. 抗心律失常药《临床生物化学》
  6.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7. 抗心律失常药《急诊医学》
  8. 抗痛风药《药理学》
  9.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
  10. 抗体有关事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1.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药理学》
  12. 抗体血酸还原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药理学》
  14.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医学免疫学》
  1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急诊医学》
  16. 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医学微生物学》
  17. 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心脏病学》
  18. 抗体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19. 抗休克裤的应用《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0.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21.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2. 抗体的制备和配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3. 抗血清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4. 抗体的制备《医学免疫学》
  25. 抗血清的制备《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6. 抗体的调节作用《医学免疫学》
  27. 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8. 抗体的特异性《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9. 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医院药学》
  30.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医学免疫学》
  31. 抗血吸虫病药《医院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