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改变细胞是电生理特性,针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概括如下:
(一)降低自律性
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就能降低自律性。药物促进K+外流而增大最大舒张电位,使其较远离阈电位,也将降低自律性。
(二)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的发生与Ca2+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拮抗药对之有效。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与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有关,因此钙拮抗药和钠通道阻滞药对之有效。
(三)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
增强膜反应性改善传导或减弱膜反应性而减慢传导都能取消折返激动,前者因改善传导而取消单向阻滞,因此停止折返激动,某些促K+外流加大最大舒张电位的药如苯妥英钠有此作用;后者因减慢传导而使单向传导阻滞发展成双向阻滞,从而停止折返激动,某些抑制Na+内流的药如奎尼丁有此作用。
(四)改变ERP及APD而减少折返
药物对此约有三种可能的影响:
1.延长APD、ERP 但延长ERP更为显著,奎尼丁类药物能抑制Na+通道,使其恢复重新开放的时间延长,即延长ERP,这称绝对延长ERP。
一般认为ERP对APD的比值(ERP/APD)在抗心律失常作用中有一定意义,比值较正常为大,即说明在一个APD中ERP占时增多,冲动将有更多机会落入ERP中,折返易被取消。
2.缩短APD、ERP 但缩短APD更较显著,利多卡因类药物有此作用。因缩短APD更明显,所以ERP/APD比值仍较正常为大,这称相对延长ERP,同样能取消折返。
3.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长短不一)趋向均一也可防止折返的发生。一般延长ERP的药物,使ERP较长的细胞延长较少,ERP较短者延长较多,从而使长短不一的ERP较为接近。反之亦然,缩短ERP的药物,使ERP短者,缩短少些;ERP长者,缩短多些。所以在不同条件下,这些药物都能发挥促使ERP均一的效应。

-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药理学》
- 抗心绞痛药《药理学》
- 抗心律失常药《临床生物化学》
- 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理学》
- 抗心律失常药《急诊医学》
-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药理学》
-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
-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药理学》
- 抗痛风药《药理学》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药理学》
- 抗体有关事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急诊医学》
- 抗体血酸还原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心脏病学》
- 抗体形成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医学免疫学》
- 抗休克裤的应用《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医学微生物学》
-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抗体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 抗血清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 抗血清的制备《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体的制备和配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抗体的制备《医学免疫学》
- 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医院药学》
- 抗体的调节作用《医学免疫学》
- 抗血吸虫病药《医院药学》
- 抗体的特异性《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血吸虫病药《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