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血清的制备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书籍目录

一、动物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免疫极为重要。选择时应考虑以直几个因素:①抗原与免疫动物的种属差异越远越好;亲缘关系太近不易产生抗体应答(如兔-大鼠之间,鸡-鸭之间)。②抗血清量的需要:大动物如马、骡等可获得大量血清(一头成年马反复采血可获得10000ml以上的抗血清);但有时抗体需要是不多,选用家兔或豚鼠即可。③抗血清的要求:抗血清可分为R型和H型。H型抗血清用于沉淀反应较难掌握,因而极少应用。④抗原的选择:对蛋白质抗原,大部分动物皆适合常用的是山羊和家兔。但是,在某些动物体内有类似的物质或其它原因,对这些动物免疫原性极差,如IgE对绵羊、胰岛素对家兔、多种酶类(如胃蛋白酶原等)对山羊等,免疫时皆不易出现抗体。这些物质有时可以用豚鼠(如胰岛素等)、火鸡、甚至猪、狗、猫等作试验免疫。⑤甾体激素免疫多用家兔;酶类免疫多用豚鼠。

二、免疫剂量、时间和途径

免疫原合适剂量的选定应考虑抗原性强弱、分子量大小和免疫时间。抗原需可量多,时间间隔长,剂量可适当加大。大动物抗原剂量(以蛋白抗原为准)约0.5~1mg/只,小动物约0.1~0.6mg/只。有时主观希望加强免疫效果而不适当地加大剂量,往往会弄巧成拙。因为剂量加大极易造成免疫耐受(免疫抑制)而遭失败。已有证明,几微克的蛋白质也能很好地免疫出抗血清。

免疫注射的途径也很重要。一般采用多点注射,一只动物注射总数约为8~10点,包括足掌及肘窝淋巴结周围,背部两侧、颌下、耳后等处皮内或皮下,皮内易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对提高抗体效价有利。但皮内注射较困难,特别是天冷时更难注入(因佐剂加入后粘度较大)。其他途径还有肌内、腹腔、静脉、脑内等,但较少应用。如抗原极为宝贵可采用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抗原只需10~100μg;方法是先用不完全佐剂在足作基础免疫(预免疫),10~15天后可见肘窝处有肿大的淋巴结(有时在腹股沟处触及),用两手指固定好淋巴结,消毒后用微量注射器直接注射入抗原(一般不需要佐剂)。

免疫间隔时间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首次与第二次之间更应注意。第一次免疫后,因动物机体正处于识别抗原和B细胞增殖阶段,如很快接着第二次注入抗原,极易造成免疫抑制。一般以间隔10~20天为好。二次以后每次的间隔一般为7~10天,不能太长,以防刺激变弱,抗体效价不高。对于半抗原的免疫间隔则要求较长,有的报告1个月,有的长达40~50天,这是因为半抗原是小分子,难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之故。免疫的总次数多,多为5~8次。如为蛋白质抗原,第八次免疫未获得抗体,可在30~50天后再追加免疫一次;如仍不产生抗体,则应更换动物。半抗原需经长时间的免疫才能产生高效价抗体,有时总时间为一年以上。

三、动物采血法

动物免疫3~5天后,如抗血清鉴定合格(见下节),应在末次免疫后5~7天及时采血,否则抗体将会下降。因故未及时取血,则应补充免疫一次(肌肉、腹腔或静脉内注射,不加佐剂),过5~7天取血。

1.颈动脉放血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对家兔、山羊等动物皆可采用。在动物颈外侧做皮肤切口,拉开皮肤后可见斜行的胸锁乳突肌,将此肌钝性分离并推向后方,即可见到淡红色有弹性的总动脉。将此动脉轻轻游离(连同与之同行的迷走神经),用丝线将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止血钳夹住,另一止血钳夹住动脉迷走神经,用以固定。沿结扎处剪断血管,用固定止血钳将断端放入瓶口,慢慢打开夹持的止血钳,动脉血立即喷射入瓶。如此放血的速度快,动物死亡也快,取血量略少于其他放血法。如在放血大约总量的一半时,暂时将动脉夹住片刻,再继续放血,得血量可以多些。

另外一种慢放血法是在动脉内插入一采血器,用闭式放血。在颈动脉内插入一较粗的玻璃管,将血管与玻璃管用线扎牢,玻璃管接一橡皮管引血入瓶,也极为方便。

2.心脏采血法此法多用于豚鼠、大鼠、鸡等小动物。采血技术应熟练,穿刺不准容易导致动物急性死亡。

3.静脉多次采血法家兔可用耳中央静脉,山羊可用颈静脉。这种放血法可隔日一次,有时可采集多量血液。如用耳静脉切开法,一只家兔可采百余毫升血液(用颈动脉放血最多可获70~80ml,一般只有50ml左右)。用颈静脉采集绵羊血,一次可放300ml,放血后立即回输10%葡萄糖盐水,三天后仍可采血200~300ml。动物休息一周,再加强免疫一次,又可采血二次。如此,一只羊可获1500~2000ml血液。小鼠取血往往采取断尾或摘除眼球法,每鼠得血一般不超过2ml。

抗血清的分离多采用室温自然凝固,然后放置37℃或4℃待凝块收缩。前者迅速,但得血清较少;后者时间长,有时还会出现溶血,但获得血清多,而且效价不会下跌。

抗血清分出后是否要经56℃30min灭活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血清中有许多活性酶,特别是球蛋白的降解酶,如不清除,血清存放过程中将导致抗体效价下降。另外的意见认为,这种自然降解是微不足道的,56加温后,有些球蛋白会发生热变性或者热聚合。含这种聚合大分子蛋白的抗血清用于免疫浊度试验时,可因沉淀剂(如PEG)的加入而发生假性混浊。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书籍目录
  1. 抗血清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3. 抗血清的制备《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4. 抗休克裤的应用《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5. 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6. 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心脏病学》
  7. 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医院药学》
  8.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急诊医学》
  9. 抗血吸虫病药《医院药学》
  10.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药理学》
  11. 抗血吸虫病药《药理学》
  12.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药理学》
  13. 抗血小板药《药理学》
  14.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
  15. 抗炎愈消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186例《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6. 抗心律失常药《急诊医学》
  17. 抗氧化剂《药理学》
  18. 抗心律失常药《临床生物化学》
  19. 抗叶酸代谢《药理学》
  20.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药理学》
  21. 抗抑郁药《医院药学》
  22. 抗心绞痛药《药理学》
  23. 抗抑郁症药《药理学》
  24. 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理学》
  25. 抗幽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00例《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6.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药理学》
  27.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临床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8.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29. 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标准系统的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0. 抗痛风药《药理学》
  31. 抗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