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药理学》书籍目录

心律失常可由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或二者兼有所引起。

(一)冲动形成障碍

1.自律性增高 自律细胞4相自发除极速率加快或最大舒张电位减小都会使冲动形成增多,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此外,自律和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到-60mV或更小时,就引起4相自发除极而发放冲动,即异常自律性。

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间

图22-2 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间

……局部去极化(局部性兴奋)

──全面去极化(扩布性兴奋)

2.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后除极是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呈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容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这称为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后除极分早后除极与迟后除极两种。前者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2或3相中,主要由Ca2+内流增多所引起;后者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后的4相中,是细胞内Ca2+过多诱发Na+短暂内流所引起。

A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b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图图22-3 A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b 迟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二)冲动传导障碍

1.单纯性传导障碍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单向传导阻滞等。后者的发生可能与邻近细胞不应期长短不一或病变引起的传导递减有关。

浦肯野纤维末梢正常冲动传导,单向阻滞和折返

Ⅱ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图22-4 浦肯野纤维末梢正常冲动传导,单向阻滞和折返

2.折返激动 指冲动经传导通路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reentry)。如图所示,正常时浦肯野纤维AB与AC两支同时传导冲动到达心室肌BC,激发除极与收缩,而后冲动在BC段内各自消失在对方的不应期中。在病变条件下,如AC支发生单向传导阻滞,冲动不能下传,只能沿AB支经BC段而逆行至AC支,在此得以逆行通过单向阻滞区而折回至AB支,然后冲动继续沿上述通路运行,形成折返。这样,一个冲动就会反复多次激活心肌,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

邻近细胞ERP长短不一也会引起折返。如图所示,设AC支ERP延长,冲动到达落在ERP中而消失,但可经邻近的AB支下传而后逆行的冲动可因AC支的ERP已过而折回至AB处继续运行,形成折返。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药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药理学》书籍目录
  1. 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药理学》
  2.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后果《急诊医学》
  3. 心率《急诊医学》
  4. 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物理诊断学》
  5. 心率及其对心输出量的影响《生理学》
  6. 心律失常《自我调养巧治病》
  7. 心脉歌《脉诀乳海》
  8. 心律失常《老年百病防治》
  9. 心脉见于三部歌《脉诀乳海》
  10. 心律失常《百病自测》
  11. 心悗《中医词典》
  12. 心律失常《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3. 心钠素《急诊医学》
  14. 心律失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心钠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16. 心漏异疾《奇方类编》
  17. 心钠素《生理学》
  18. 心漏门主论《疡医大全》
  19. 心脑病证《中医内科学》
  20. 心漏《寿世保元》
  21. 心内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心漏《古今医统大全》
  23. 心疟《中医词典》
  24.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
  25. 心疟《灵素节注类编》
  26.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病理生理学》
  27. 心疟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28.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病理生理学》
  29. 心排血量的调节《急诊医学》
  30. 心力衰竭的分类《病理生理学》
  31. 心脾两虚《中医名词词典》

《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