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脲类
硫脲类可分为二类:(1)硫氧嘧啶类,包括甲硫氧嘧啶(methylthiouracil),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2)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thiamazole,他巴唑),卡比马唑(carbimazole,甲亢平)它们的化学结构如下: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硫脲类的基本作用是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所中介的酪氨酸的碘化及偶联,而药物本身则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而被碘化,使氧化碘不能结合到甲状腺球蛋白上,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硫脲类药物对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无效,须待已合成的激素被消耗后才能完全生效。一般用药2~3周甲亢症状开始减轻,1~3个月基础代谢率才恢复正常。本类药物长期应用后,可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反馈性增加TSH分泌而引起腺体代偿性增生,腺体增大、充血,重者可产生压迫症状。
丙硫氧嘧啶还能抑制外周组织的T4转化为T3,能迅速控制血清中生物活性较强的T3水平,故在重症甲亢、甲亢危象时该药可列为首选。此外,硫脲类药物尚有免疫抑制作用,能轻度抑制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使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hyroid stimulating immunoglobulin TSI)下降,因此对甲亢患者除能控制高代谢症状外,对病因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认为甲亢的发病与自体免疫机制异常有关。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1.内科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症和不宜手术或131I治疗者,如儿童、青少年及术后复发而不适于131I治疗者可用。开始治疗给大剂量以对甲状腺激素合成产生最大抑制作用。经1~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当基础代谢率接近正常时,药量即可递减,直至维持量,疗程1~2年。
2.手术前准备 为减少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在麻醉和手术后的合并症,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在手术前应先服用硫脲类药物,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然后于术前两周加服碘剂,以利手术进行及减少出血。
3.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甲状腺危象的患者可因高热、虚脱、心力衰竭、肺水肿、电解质紊乱而死亡。此时除主要应用大剂量碘剂和采取其他综合措施外,大剂量硫脲类可作为辅助治疗,以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普萘洛尔等也是甲亢及甲状腺危象时有价值的辅助治疗药,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不宜手术及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主要通过其阻断β受体的作用而改善甲亢的症状。此外还能抑制外周T4脱碘成为T3,因T3是主要的外周激素,故这一作用有助于控制甲亢。
β受体阻断药不干扰硫脲类药物对甲状腺的作用,且作用迅速,对甲亢所致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等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表现很有效。但单用时其控制症状的作用有限。若与硫脲类药物合用则疗效迅速而显著。
【体内过程】硫氧嘧啶类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为80%。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5%,在体内分布较广、易进入乳汁和通过胎盘。主要在肝内代谢。t1/2为2小时。
甲巯咪唑的血浆t1/2约为4.7小时,但在甲状腺组织中药物浓度可维持16~24小时,其疗效与甲状腺内药物浓度有关,而后者的高低又与每日给药量呈正相关。每日给药一次(30mg)与每日给药三次(每次10mg)一样,都可发挥较好的疗效。
卡比马唑为甲巯咪唑的衍化物,在体内转化成甲巯咪唑而发挥作用。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搔痒、药疹等过敏反应,多数情况下不需停药也可消失。严重不良反应有粒细胞缺乏症。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2~3个月内,故应定期检查血象,若用药后出现咽痛或发热,立即停药则可恢复。特别要注意与甲亢本身所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偏低相区别。

- 硫脲类《药理学》
- 硫醚的构造和性质《医用化学》
- 硫酸铵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硫柳汞及硝酸汞苯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硫酸和硫醚《医用化学》
- 硫黄香《证类本草》
- 硫酸镁《药理学》
- 硫黄丸《普济本事方》
- 硫酸镁(硫苦、泻盐)《医院药学》
- 硫黄丸《妇人大全良方》
- 硫酸右旋糖苷(DS)沉淀血清脂蛋白法《动脉粥样硬化》
- 硫黄丸《备急千金要方》
- 硫糖铝《药理学》
- 硫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硫杂蒽类《药理学》
- 硫黄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硫朱灸《中医词典》
- 硫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 硫朱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硫黄散《备急千金要方》
- 馏水石膏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 硫黄灸《中医词典》
- 榴花散《医方考》
- 硫黄《外科全生集》
- 镏洪《中医词典》
- 硫黄《本草撮要》
- 瘤《中医名词词典》
- 硫黄《本草便读》
- 瘤《圣济总录》
- 硫黄《中药学》
- 瘤《中医词典》
《药理学》
-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 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第一节 化学、构效关系及分类
-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 二、α1受体激动药
- 第三节 α,β受体激动药
- 第四节 β受体激动药
- 制剂及用法
-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 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
- 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
- 第十七章 抗精神失常药
- 第十八章 镇痛药
- 第十九章 中枢兴奋药
-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 第二十一章 钙拮抗药
- 第一节 钙、钙通道与钙拮抗药的分类
-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三节 常用钙拮抗药
- 制剂及用法
-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三、Ⅲ类药——延长APD的药物
- 四、Ⅳ类药——钙拮抗药
- 第四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 [附]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制剂与用法
- 第二十三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 第二十四章 抗心绞痛药
- 第二十五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 第二十六章 抗高血压药
-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
- 二、β受体阻断药
- 三、钙拮抗药
- 四、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 五、交感神经抑制药
- (一)主要作用于中枢部位的抗高血压药
- (二)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 (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六、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
- 肼屈嗪
- 米诺地尔
- 二氮嗪
- 硝普钠
-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 制剂及用法
-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 第二十九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 第三十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 第三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 第三十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 第三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 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 第四十章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 第四十一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 第四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 第四十五章 抗疟药
- 第四十六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 第四十七章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 第一节 抗血吸虫病药
- 第二节 抗丝虫病药
- 第四十八章 抗肠蠕虫药
- 第四十九章 抗恶性肿瘤药
-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及分类
- 第二节 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二、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 三、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 五、激素类
- 第三节 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 制剂及用法
- 第五十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 附录 某些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
- 药名外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