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
【来源与化学】缩宫素(oxytocin;催产素pitocin)和加压素(vasopressin;抗利尿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U)是垂体后叶激素的两种主要成分,都先在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元内合成大分子的前激素,然后与载体,后叶激素运载蛋白(neurophysin)结合成为复合体。此复合体含于分泌颗粒中,沿神经轴突(下丘脑-垂体束)以每日约3mm速度转运至垂体;在转运途中,前激素转化为九肽的缩宫素或加压素,然后贮存在神经末梢,当神经冲动到达时即被释放。这一过程类似神经递质;不同之处是作为激素的缩宫素和加压素不是释放入神经突触间隙中,而是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远离器官而发挥作用。
缩宫素和加压素都是含有二硫键的9肽,只是3位和8位的氨基酸不同。因此它们的作用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一定的交叉,即缩宫素有较弱的抗利尿和加压活性,而加压素也有轻微的兴奋子宫作用。
垂体后叶注射液是从牛或猪垂体后叶提得的,主要含缩宫素也含加压素,现在常用的催产素可从牛、猪垂体后叶提取,也可人工合成。我国药典规定缩宫素的效价以单位计算,一个单位相当于2µg纯缩宫素。
S────────────S
||
缩宫素半-酪-异-谷 · NH2-门 · NH2-半-脯-亮-甘· NH2
12 3 45 6 78 9
S────────────S
||
加压素半-酪-苯-谷 · NH2-门 · NH2-半-脯-精-甘· NH2
12 3 45678 9
缩宫素和加压素的氨基酸序列
异=异亮氨酸
苯=苯丙氨酸
【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 缩宫素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其收缩。小剂量缩宫素加强子宫(特别是妊娠末期的子宫)的节律性收缩,使收缩振幅加大,张力稍增加(图32-1),其收缩的性质与正常分娩相似,即使子宫底部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又使子宫颈平滑肌松弛,以促进胎儿娩出。随着剂量加大,将引起肌张力持续增高,最后可致强直性收缩,这对胎儿和母体都是不利的。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提高敏感性,孕激素则降低此敏感性;在妊娠早期,孕激素水平高,敏感性低,妊娠后期雌激素水平高,敏感性高。在妊娠20周至39周之间,敏感性可增加8倍。临产时子宫最为敏感,分娩后子宫的敏感性又逐渐降低。临床资料证明:晚期妊娠应用缩宫素引产者,其中反应快者,血中孕酮值低于反应慢者。
图32-1 垂体后叶剂与麦角新碱对人子宫的作用
A.分娩开始数小时后子宫的活动及肌注垂体后叶2U对子
宫活动的促进作用;
B.分娩七天后子宫的活动及口服麦角新碱0.2mg对子宫
活动的促进作用。
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对63例引产成功的初产妇监测资料提示,有效缩宫素滴注速度最低为0.4mU/分,最大可达180mU/分。
已证明在人子宫平滑肌有缩宫素受体,故认为缩宫素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妊娠期间缩宫素受体数量增加。钙通道的开放引起Ca2+的内流也参与缩宫素的作用机制。也有认为缩宫素作用于蜕膜的受体,促进PGF2α及PGF2α的代谢物,13,14二氢15-酮PGF2α(PGFM)的合成。前列腺素,尤其是PGFM能兴奋子宫并使子宫颈变软、展平及扩张。也发现在缩宫素引产成功的孕妇血浆中PGF和PGFM含量明显升高。
2.其他作用 缩宫素能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属平滑肌)收缩,促进排乳。大剂量还能短暂地松弛血管平滑肌,引起血压下降,并有抗利尿作用。
【体内过程】口服后在消化道易被破坏,故无效。能经鼻腔及口腔粘膜吸收。肌内注射吸收良好,3~5分钟内生效。可透过胎盘。大部分经肝及肾破坏,效果维持20~30分钟。
【临床作用】
1.催产和引产 对于无产道障碍而宫缩无力的难产,可用小剂量缩宫素加强子宫的收缩性能,促进分娩。对于死胎、过期妊娠、或因患严重心脏病等病的孕妇,需提前中断妊娠者,可用缩宫素引产。用法:一般每次2~5U,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后,先以8~10滴/分的速度静脉滴注,必须密切观察,以后根据子宫收缩和胎心情况调整滴注速度,最快不超过40滴/分。
2.产后止血 产后出血时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较大剂量缩宫素(5~10U),迅速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血管而止血。但缩宫素作用不持久,应加用麦角制剂使子宫维持收缩状态。
【不良反应】缩宫素过量引起子宫高频率甚至持续性强直收缩,可致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因此作催产或引产时,必须注意下列两点:①严格掌握剂量,避免发生子宫强直性收缩。②严格掌握禁忌证,凡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前置胎盘,以及三次妊娠以上的经产妇或有剖腹产史者禁用,以防引起子宫破裂或胎儿窒息。
- 缩宫素《药理学》
- 缩唇呼气《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缩脚疽秘方《华佗神方》
- 羧酸及其衍生物《医用化学》
- 缩脚流注《中医名词词典》
- 羧酸的物理性质《医用化学》
- 缩脚阴痰《丁甘仁医案》
- 羧酸的化学性质《医用化学》
- 缩脚痈《马培之医案》
- 羧酸的分类及命名《医用化学》
- 缩脾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 羧酸《医用化学》
- 缩脾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蓑荷《本草纲目》
- 缩脾饮《医方考》
- 梭状芽胞杆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缩脾饮《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梭形杆菌属《医学微生物学》
- 缩脾饮《医方论》
- 梭头《证类本草》
- 缩脾饮《汤头歌诀》
- 娑罗子《中药学》
- 缩脾饮方《妇人大全良方》
- 娑罗果《读医随笔》
- 缩泉(丸)《汤头歌诀》
- 笋《本草分经》
- 缩泉丸《医方考》
- 笋《本经逢原》
- 缩沙蜜《海药本草》
- 损娠方六首《外台秘要》
- 缩沙蜜《证类本草》
《药理学》
-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 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第一节 化学、构效关系及分类
-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 二、α1受体激动药
- 第三节 α,β受体激动药
- 第四节 β受体激动药
- 制剂及用法
-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 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
- 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
- 第十七章 抗精神失常药
- 第十八章 镇痛药
- 第十九章 中枢兴奋药
-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 第二十一章 钙拮抗药
- 第一节 钙、钙通道与钙拮抗药的分类
-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三节 常用钙拮抗药
- 制剂及用法
-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三、Ⅲ类药——延长APD的药物
- 四、Ⅳ类药——钙拮抗药
- 第四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 [附]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制剂与用法
- 第二十三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 第二十四章 抗心绞痛药
- 第二十五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 第二十六章 抗高血压药
-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
- 二、β受体阻断药
- 三、钙拮抗药
- 四、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 五、交感神经抑制药
- (一)主要作用于中枢部位的抗高血压药
- (二)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 (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六、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
- 肼屈嗪
- 米诺地尔
- 二氮嗪
- 硝普钠
-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 制剂及用法
-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 第二十九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 第三十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 第三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 第三十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 第三十五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 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 第四十章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 第四十一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 第四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 第四十五章 抗疟药
- 第四十六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 第四十七章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 第一节 抗血吸虫病药
- 第二节 抗丝虫病药
- 第四十八章 抗肠蠕虫药
- 第四十九章 抗恶性肿瘤药
-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及分类
- 第二节 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二、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
- 三、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 五、激素类
- 第三节 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 制剂及用法
- 第五十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 附录 某些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
- 药名外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