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电轴及心脏转位
(一)平均心电轴及心脏转位将心房除极,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各自再综合成一个主轴向量,即称为平均心电轴,包括P、QRs 、T平均电轴。其中代表心室除极的额面的QRS平均电轴在心电图诊断中更为重要,因而通常所说的平均电轴就是指额面QRS平均电轴而言,它与心电图Ⅰ导联正侧段所构成的角度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二)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1.目侧法一般通过观察Ⅰ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可以大致估计心电轴的偏移情况。如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如 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图14-3-12)。
图14-3-12心电轴简单目侧法
2.振幅法先测出Ⅰ导联QRS波群的振幅,r 为正,Q与S为负,算出QRs 振幅的代数和,再以同样的方法算出Ⅲ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Ⅰ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Ⅰ导联轴上,作一垂线;将Ⅲ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Ⅲ导联轴上,也作一垂线;两垂线相交于A点,将电偶中心0点与A点相连,OA即为所求的心电轴。如图14-3-12所示QRs Ⅰ为+10;QRSⅢ为-8,作两垂线相交于a ,用量角器测量Oa 与Ⅰ导联轴正侧段的夹角为―19°,表示心电轴为―19°。
(三)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心电轴的正常变动范围较大,约在-30°~+110°,一般在0°~+90°之间,正常心电轴平均约为+60。自+30°~ -90°为电轴左偏,+30°~ -30°属电轴轻度左偏(图14-3-14),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肥胖、腹水、妊娠等)、左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90°~+110°属轻度电轴右偏,常见于正常的垂直位心脏和右室肥大等;越过+110°的电轴右偏,多见于严重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
(四)心脏转位方向
1.顺钟向转位心脏沿其长轴(自心底部至心尖)作顺钟向(自心尖观察)放置时,使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则相应地被转向后,故自V1至V4,甚至V5V6均示右心室外膜rs 波形(图14-3-15),明显的顺钟转位多见于右心室肥厚。
2.逆钟向转位心脏绕其长轴作逆钟向旋转时,使左心室向前向右移,右心室被转向后,故V3、V4呈现左心室外膜qr 波型(图14-3-16)。显著逆钟向转位时,V2也呈现qr 型,需加做V2r 或V4R才能显示出右心室外膜的波型,显著逆钟向转位多见左心室肥厚。
图14-3-13振幅法测定心电轴
图14-3-14心电轴正常范围与偏移
图14-3-15顺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
图14-3-16逆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

- 心电轴及心脏转位《物理诊断学》
- 心电向量与综合心电向量《物理诊断学》
- 心疔《中医词典》
-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物理诊断学》
- 心动《医学纲目》
- 心电图检查《心脏病学》
- 心动过缓《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心电图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心动过速《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心电图基本知识《物理诊断学》
- 心动悸《中医名词词典》
- 心电图各波的形成《物理诊断学》
- 心动悸《中医词典》
- 心电图负荷试验《物理诊断学》
- 心动悸《伤寒捷诀》
- 心电图分析方法《物理诊断学》
- 心动周期的概念《生理学》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物理诊断学》
- 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生理学》
-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物理诊断学》
- 心恶热《中医名词词典》
- 心电图导联《物理诊断学》
- 心恶热《中医词典》
- 心电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烦《中医名词词典》
- 心电生理学《急诊医学》
- 心烦《中医词典》
- 心电传导系统《物理诊断学》
- 心烦《新修本草》
- 心电产生的原理《物理诊断学》
- 心烦《普济方·针灸》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