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脉搏
三、呼吸
正常人呼吸节律均匀、浅深适宜、平静呼吸时,每分钟16~20次,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新生儿呼吸较快,每分钟约44次,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正常人在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时呼吸增快,休息睡眠时减少。检查呼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
(一)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 成年人呼吸每分钟超过24次为呼吸增快。见于发热,心、肺疾病,严重贫血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呼吸缓慢 呼吸每分钟少于10次者为呼吸缓慢,见于呼吸中枢受抑制时,如药物中毒、颅内压增高等。
(二)呼节律的改变
1.潮式呼吸 又称陈一斯呼吸。为一种周期性呼吸频率及深度的改变。呼吸由浅慢而趋深快,再由深块到浅慢而后暂停。呼吸暂停可达半分钟之久,又开始上述的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时,病人可陷入沉睡状态。轻度的潮式呼吸亦可见小儿及老年人熟睡时,无临床意义。(图4-1-6)
图4-1-6潮式呼吸
2.间停呼吸:又称比奥呼吸。为有规律的呼吸与突然呼吸暂停相间的间断呼吸,呼吸深度常一致不变。也可表现为呼吸的深度及频率呈不规则改变,并伴短暂呼吸暂停。(图4-1-7)
图4-1-7 间歇呼吸
上述两种异常呼吸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所致,只有当缺氧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到一定程度,才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或加强;当呼吸增强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兴奋,呼吸再次减弱,乃至暂停。此种呼吸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间停呼吸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多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出现。
(三)呼吸深浅的改变
1.深大呼吸(又称库司莫呼吸)呼吸深而长,可伴有鼾音。为呼吸中枢受到强裂刺激所致,见于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
2.鼾音呼吸 由于气管或大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贮积,当呼气时往往发生一种粗糙的鼻音。见于昏迷状态或濒死者,以脑出血昏迷者更常见。
3.点头呼吸 呼吸不规则,患者的头随呼吸和吸气上下摆动作点头状、多见于极度衰弱或濒死患者。
4.浅表呼吸 呼吸浅表而缓慢,见于休克、脑膜炎及意识丧失者。浅而快的呼吸多发生于急性胸膜炎、肋骨骨折等剧烈胸痛时。
5.叹息样呼吸 患者自觉胸闷,常间断性呼出一口长气,可减轻症状、多见于神经衰弱患者。
6.哮喘性呼吸 在呼吸道阻塞性疾患时,气流呼出不畅、呼气时间延长,并伴有哮喘音,呈呼气性困难,见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 脉搏《物理诊断学》
- 脉病外内证决论《中藏经》
- 脉搏《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脉病逆顺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脉搏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病逆顺《轩岐救正论》
- 脉搏的波形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病逆顺《古今医统大全》
- 脉搏的节律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病机要《药鉴》
- 脉搏的速率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辨至数《诊家正眼》
- 脉搏强弱或大小辨病《常见病自测》
- 脉辨生死《寿世保元》
- 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读医随笔》
- 脉辨男女歌《竹林女科证治》
- 脉部位歌《医宗金鉴》
- 脉痹《中医词典》
- 脉察六字《古今医统大全》
- 脉痹《中医名词词典》
- 脉沉实《医学心悟》
- 脉暴出《中医词典》
- 脉沉细无力《医学心悟》
- 脉暴出《中医名词词典》
- 脉迟发黄证二十九 阳明八十《伤寒悬解》
- 脉案图式《脉诀汇辨》
- 脉冲电流的作用《中医刺灸》
- 脉《瘴疟指南》
- 脉冲式超短波疗法《理疗学》
- 脉《友渔斋医话》
- 脉刺《针灸素难要旨》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