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面心电向量图及其基本图形
空间心量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在平面纸上描绘立体图形是困难的,通常采用空间心电向量环在三个不同的互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来观察(图14-2-5)。所谓投影,就是与某一平面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在心电向量环上,此向量环在这个平面上形成的影像称为投影(图14-2-6)。然后把投影在每一面的形态绘成平面图,由这三个平面图组成空间立体图象。此即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向量图。亦称空间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图14-2-5空间心电向量环在额面、横面及侧面上的投影模型示意图
图14-2-6投影示意图
临床上常用的三个平面(额面、横面、矢状面)由三个轴(Y轴、X轴、Z轴)组成的(见图14-2-5及注解)。以横面为例简述心电向量图的基本图形如下:(图14-2-7)。
P环亦称P向量环,代表心房肌除极过程,其综合向量的方向(P电轴)指向左下稍偏前。
QRS环代表心室肌的除极过程,环体椭园形,呈逆钟向运行,总时间约0.08s,三分之一位于x轴之前,三分之二位于X轴之后,其综合向量的方向(QRS电轴)指向左后。根据其除极顺序的先后又分为:①室间隔除极,又称初始向量或0.01s向量。心室除极首先开始于室间隔左侧中1/3处自左向右除极,除极向量指向右前(约110°左右)。②尖部除极。当心室除极到0.02s时,冲动扩展到心尖部,此时左右心尖部同时进行除极,其综合向量指向前下。③左心室除极在除极开始后0.04s左右,室间隔和右室的绝大部分已除极完毕,只有左室侧壁和右室后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所以又称0.04s向量或最大向量,其方向指向左后。④基底部除极当除极至0.06s时,只剩下左室后基底部和室间隔的一小块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故又称终末向量,其方向指向右后(相当于265度左右)。
T环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其综合向量的方向指向左前与QRS环电轴方向基本一致,反映在心电图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是直立的。这与前文阐述的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有向量方向相反的说法似乎有矛盾之处。目前认为,心室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有所不同,它与传导系统无关,而与心肌的代谢功能有密切关系。一般地说,温度高,压力小,供血好的部位,其细胞复极就快些。心外膜与心内膜比较,符合这三个条件,所以,心外膜复极快。由于心外膜早于心内膜复极,这样,其电偶向量的电源在心外膜侧,电穴在心内膜侧,即心室复极的向量指向心外膜,因此心室除极与复极的方向一致。
图14-2-7横面向量图的基本图形

- 平面心电向量图及其基本图形《物理诊断学》
- 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旋光性《医用化学》
- 平末端连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平脉准绳《伤寒法祖》
-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脉经》
- 平脉早晏法《脉经》
- 平脾脉《中医词典》
-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脉经》
- 平奇经八脉病《脉经》
- 平脉法正误《医宗金鉴》
- 平气和衷汤《目经大成》
- 平脉法篇《医宗金鉴》
- 平气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平脉法《伤寒论》
- 平人《中医名词词典》
- 平脉法《伤寒杂病论》
- 平人《中医词典》
- 平脉法《伤寒杂病论》
- 平人得病所起《脉经》
- 平脉大法《备急千金要方》
- 平人绝谷《黄帝内经·灵枢》
- 平脉《脉确》
- 平人绝谷《灵枢悬解》
- 平脉《中医词典》
- 平人绝谷《内经评文》
- 平脉《褚氏遗书》
- 平人绝谷七日而死《类经》
- 平脉《中医名词词典》
- 平人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平均数与变异指标《医学统计学》
- 平人脉诀《目经大成》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