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电图各波的形成
(一)P波是心电周期的第一个波。它是由于左右心房除极所产生的平面P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心房激动起源于右心房上部上腔静脉开口处的窦房结,窦房结发出冲动后主要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向前传播,先激动右心房(用平均空间向量p1代表起始的右房电动力,p1向下稍向左前)。然后向后激动左房,(右房、左房联合出现的电动力用空间向量p2表示,指向下,更向左,可稍向前)。晚期左房电动力用空间向量p3表示,指向下,更向左及向后。图14-4-3其综合向量方向指向左前下(60°左右)。位于心房左下方的探查电极,如Ⅱ、avF导联记录的P波是直立的,而位于心房右上方的探查电极,背离除极方向,如avR导联,P波是倒置的。
(二)QRS波群是紧跟P波后的一个综合波,是心室除极波形成的总称。它是由平面QRS向量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产生的。QRS综合波的命名,最初一个向下的波为q 波,R波为最初一个向上的波,可继于q波之后,亦可为起始波,S波为R波之后的向下波,R’波是继S波后的上升波,S’波是继R’波后的下降波。如整个QRS综合波为一个向下的波而无向上的波,称为QS波各波根据其波幅大小,分别以q、Q、rR、s、S表示(图14-4-4)。
图14-4-2心房激动波传播示意图
14-4-3心房激动向量示意图
图14-4-4QRS波群的命名
QRS综合波大体上是由三个阶段的心室除极向量形成的。①起始向量;起始0.01s,反映室间隔的除极向量。由于左束支的分支较早,在室间隔中部左室面分为室间隔支,心房下传的激动沿着此支首先抵达该处并使之除极,然后电激动向室间隔的右室面推进,故初始向量的除极方向自左向右,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端产生初始的r波(面对电源):投影在V5导联的负侧端产生q波(面对电穴)又称q向量。②最大向量(亦称R向量);反映0.02~0.04s左右心室本部的除极。由于左室壁厚,除极向量大,占时较长,右室壁除极完成后左室壁仍在除极,故此阶段综合心电向量最大,方向左下偏后,电压较高,达整个心电图期中的项峰,投影在V1、V2导联的负侧端形成较深的S波;投影在V5、V6导联的正侧端形成较高的R波。③终末向量(亦称S向量);0.06s左右心室本部除极完毕,只留下左心室的后底部和室间隔的右基部除极,综合向量的方向指向左后,偏左上方。投影在V5、V6导联的负侧端形成s波:垂直于V1导联轴,不形成波形。
(三)T波T波是心室的复极波,它是T向量环在各导联的投影产生的,T波的方向与QRS综合波的主波方向一致。

- 心电图各波的形成《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负荷试验《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基本知识《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分析方法《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检查《心脏病学》
-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物理诊断学》
-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导联《物理诊断学》
- 心电向量与综合心电向量《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电轴及心脏转位《物理诊断学》
- 心电生理学《急诊医学》
- 心疔《中医词典》
- 心电传导系统《物理诊断学》
- 心动《医学纲目》
- 心电产生的原理《物理诊断学》
- 心动过缓《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心导管术《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动过速《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心脏病学》
- 心动悸《中医名词词典》
- 心疸《中医词典》
- 心动悸《中医词典》
- 心出气《重订囊秘喉书》
- 心动悸《伤寒捷诀》
- 心出气《中医词典》
- 心动周期的概念《生理学》
- 心虫病《中医词典》
- 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生理学》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