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便血
消化道出血时,血从肛门排出、血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或粪便带血,均称为便血。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在60ML以上即可出现黑便。
(一)便血的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 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后,均可有便血。如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可只表现为便血,在幽门以上者常兼有呕血。
2.下消化疾病
(1)小肠疾病 局限性肠炎、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瘤、米格(Meckel)憩室炎或溃疡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
3.其它疾病
(1)急性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如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伤寒与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等。
(2)血液病 同呕血
(二)问诊要点
1.发病年龄、季节、便血诱因(酗酒、阿斯匹林等):伤寒与副伤寒出血常在夏秋;消化性溃疡病出血多在秋末春初;儿童少年便血应注意肠套迭、直肠息肉、憩室炎与溃疡、钩虫病等;青壮年便血应考虑消化必溃疡病、局限性肠炎、肠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等;中老年便血多为结肠直肠癌、肝硬化、胃癌、缺血性结肠炎等,但直肠癌也不少于青壮年。
2.便血的颜色 取决于消化道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
(1)柏油样便 当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在60ML以上,血液未被呕出或未完全呕出,则血中血红蛋白与肠内硫化物形成硫化铁,致粪色黑而发亮,外观类似柏油,称柏油样便或黑便,多见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小肠出血时,如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亦可呈柏油样黑便。柏油样便需与服铁剂、铋剂、活性炭或中草药所致的黑色粪便相鉴别,后者黑而不亮。
(2)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 多为消化道出血并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或病变距肛门近。如肠伤寒出血,血色暗红,与粪便混合;痔核出血为便后滴血,血色鲜红。
3.便血的伴随症状
(1)便血伴发热 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伤寒出血、恶性肠肿瘤、流行性出血热等。
(三)呕血量与便血量的估计
询问呕出或便出的血量(必须排除其中的非血液成份)仅能做参考,如消化道出血速度慢,大量血液可潴留于肠腔内而不被呕出或便出,故病人的确切失血量需结合全身症状、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等综合判断。
少量出血 脉搏、血压、血红蛋白等均无变化,可有轻度头昏、乏力。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的10%以下,即<500ml。
中等量出血 脉搏增快,每分钟100次左右,血压偏低、血红蛋白在7--10g之间,有烦躁,心悸、口渴、尿少。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20%,即1000ml左右。
大量出血 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烦燥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收缩压<10.64kap(80mmHg)。脉搏细弱;每分钟120次以上;血红蛋白<7g。出血量约占30%以上,即<1500ml。

- 便血《物理诊断学》
- 便下脓血《奇效简便良方》
- 便血《医学集成》
- 便下脓血《经验麻科》
- 便血《评琴书屋医略》
- 便数《傅青主女科》
- 便血《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傅青主女科》
- 便血《中医名词词典》
- 便脓血《伤寒括要》
- 便血《四圣心源》
- 便脓血《广瘟疫论》
- 便血《中医词典》
- 便脓血《伤寒六书》
- 便血《医宗金鉴》
- 便脓血《医学心悟》
- 便血《续名医类案》
- 便脓血《中医词典》
- 便血《医学入门》
- 便脓血《伤寒说意》
- 便血《医述》
- 便脓《血证论》
- 便血《张氏医通》
- 便秘门《立斋外科发挥》
- 便血《寿世保元》
- 便秘良药决明子《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便血《寿世保元》
- 便秘良药决明子《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便血《普济方·针灸》
- 便秘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 便血《临证指南医案》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