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弥散功能检查

《物理诊断学》书籍目录

弥散(diffusion)是指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弥散功能是以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为0.1333kPa(1mmHg)时;每分钟可能通过的气量为指标,以弥散量(diffusioncapacity)表示,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很强,比氧大21倍,临床上不存在二氧化碳弥散障碍,故弥散障碍主要是指氧气。测定方法是以一氧化碳作为测定气体。优点是(1)除大量吸烟者外,一般人进入毛细血管混合静脉血的CO几乎为零,不需计算。(2)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为氧的210倍,吸入少量CO通过毛细血管膜到血浆后,迅速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浆中CO分压等于零,可以不计。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

DLco正常值:206.2ml/kPa/m

肺氧弥散量(Dlo2)=1.23×DLco。

弥散量的大小,取决于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弥散面积、距离、时间、气体分子量及其在弥散介质中的溶解度。肺气肿及其他肺组织病变,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时可引起弥散功能降低。临床上当肺部病变产生弥散功能障碍时,常同时有明显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后果均导致缺氧。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物理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物理诊断学》书籍目录
  1. 弥散功能检查《物理诊断学》
  2. 弥散《急诊医学》
  3. 弥散量的测定《急诊医学》
  4.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
  5. 弥散律《急诊医学》
  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
  8.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
  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诊医学》
  10. 弥漫性食管痉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生理学》
  12. 弥漫性食管痉挛《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病学》
  14.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
  1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6.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
  1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病理生理学》
  18.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
  1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病理生理学》
  20. 眯目飞扬证《中医词典》
  2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
  22. 眯目飞鹿飞丝歌《医宗金鉴》
  2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
  24. 眯目飞尘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25. 弥散障碍《病理生理学》
  26. 眯目飞尘飞丝歌《眼科心法要诀》
  27. 迷迭香《海药本草》
  28. 眯目方八首《外台秘要》
  29. 迷迭香《证类本草》
  30. 眯目《中医词典》
  31. 迷口《中医词典》

《物理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