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症状,但也可单独出现。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物逆流出口腔。它是由一系列复杂而连续的反射动所组成。呕吐可将有害物由胃排出,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便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障碍。
一、常见病因
(一)中枢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为突然发生的喷射状呕吐,吐前无恶心、吐后无不适,与进食和食物有关。中枢性呕吐常见于下列原因:
1.颅内压增高 呕吐往往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尤易发生于从卧位坐起时,见于脑炎、脑膜炎及脑肿瘤,常为喷射状。
2.药物或毒素直接刺激呕吐中枢 如阿朴吗啡、尿毒症、糖尿病酮中毒、低钠、低钾状态,以及妊娠引起的呕吐等均系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引起。
(二)精神性呕吐 多见于年轻女性,其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并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多无器质性病变。表现为食后即吐,吐前无明显的恶心动作,呕吐常不费力,吐量不多,本病往往是慢性顽固性呕吐,常不影响摄食和营养状况。条件反射性呕吐(如嗅到某种气体或看到某种食物而引起),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三)周围性呕吐,主要有以下几类:
1.胃原性呕吐 当胃粘膜受到化学或机械性刺激(如急性胃炎、胃癌等)或胃过度充盈(幽门梗阻)时即可发生呕吐。此种呕吐,常先有恶心、流涎等前驱症状,吐后觉胃部舒适或胃痛缓解,胃炎、胃癌病人呕吐多发生在食后不久,呕吐量不多;幽门梗阻病人呕吐常发生在进食6~8小时以上,可吐出发酵的前一餐至隔日的宿食,呕吐量较多。
2.腹部疾病引起的反射性呕吐 各种急腹症如肠梗阻、腹膜炎、阑尾炎、胆道及胰腺疾病,因刺激迷走神经纤维引起反射性呕吐常有恶心。此种呕吐胃已排空,但呕吐动作仍不停止。
3.周围感觉器官疾病引起反射性呕吐 如咽部或迷路遭受刺激时(急性迷路炎、美尼尔症),常易发生呕吐,后者多伴有眩晕、耳聋、耳鸣等。此外,心肌梗死也可引起呕吐。
二、问诊要点
(一)询问呕吐时间与饮食关系 吐前有无恶心,吐后是否舒适,以判断呕吐类型。
(二)呕吐物的性状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慢性胃炎病人呕吐食物含大量粘液;幽门梗阻病人呕吐物有腐败或发酵的臭味,小肠梗阻病人可有粪臭味呕吐物。如呕吐物呈咖啡色,多系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出血,如呕出大量鲜血,则表示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部位有急性大出血。
(三)注意呕吐的伴随症状 有无头痛、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1.呕吐呈喷射状且伴剧烈头痛者,多为颅内压增高的象征。
2.伴有发热,多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恙虫病、猩红热、疟疾等)的早期。
3.伴有腹痛、肠绞痛,可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梗阻等。女性病人注意询问月经史,妊娠早期可有呕吐。

- 恶心与呕吐《物理诊断学》
- 恶心候《诸病源候论》
- 恶心与呕吐《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恶心烦躁《奇方类编》
- 恶心与呕吐辨病《常见病自测》
- 恶心嗳气《景岳全书》
- 恶心与呕吐关系辨病《常见病自测》
- 恶心、呕吐的观察及护理《基础护理学》
- 恶心证《古今医统大全》
- 恶心(欲吐不吐)《医学纲目》
- 恶心证《明医指掌》
- 恶心《金匮钩玄》
- 恶性骨肿瘤《放射诊断学》
- 恶心《丹溪治法心要》
- 恶性黑色素瘤《基因与疾病》
- 恶心《丹溪心法》
- 恶性黑素瘤《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恶心《证治汇补》
-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病理学》
- 恶心《古今医鉴》
- 恶性淋巴瘤《自我调养巧治病》
- 恶心《杂病广要》
- 恶性淋巴瘤《病理学》
- 恶心《医学入门》
- 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细胞分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恶心《杂病治例》
- 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恶心《中医词典》
- 恶性淋巴瘤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恶兽毒蛇咬伤《奇效简便良方》
- 恶性淋巴瘤与非淋巴瘤网状组织肿瘤的鉴别《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