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及分期
分为三期
(一)超急性期在冠状动脉闭塞10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心肌缺血和损伤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巨大高耸的T波或ST段呈直立型升高。
(二)急性期历时数小时至数天,从ST段弓背向上抬高呈单向曲线,出现坏死型Q波,至ST段恢复到等电线,T波倒置。
(三)亚急性期数天至数周,表现为病理性Q波,T波逐渐恢复或表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ST段升高持续6月以上,可能合并心室壁瘤。
(四)恢复期心电图仅残留病理性Q波,如为小面积的心肌梗死,可不遗留病理性Q波。此外,尚应注意与正常间膈性Q波(一般宽度不超过0.02s,深度不大于1/4R波)及某些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区别。(图14-7-4)
图14-7-4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示意图
-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及分期《物理诊断学》
-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物理诊断学》
- 心肌灌注显像《物理诊断学》
- 心肌梗死《病理学》
- 心肌疾病《心脏病学》
- 心肌梗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病理生理学》
- 心肌梗死《物理诊断学》
-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理学》
- 心肌梗塞病人的家庭护理《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心肌纤维的超威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心肌梗塞《心脏病学》
-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心肌梗塞《百病自测》
- 心肌纤维的结构《急诊医学》
- 心肌梗塞《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心肌纤维的收缩《急诊医学》
-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生理学》
- 心肌需氧量及其影响因素《急诊医学》
- 心肌的兴奋性《生理学》
- 心肌炎《病理学》
-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生理学》
- 心肌炎《心脏病学》
- 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 心积《中医词典》
- 心肌的结构破坏《病理生理学》
- 心疾见狮《古今医统大全》
-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生理学》
- 心悸《中医名词词典》
- 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生理学》
- 心悸《千金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