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放射免疫分析法在泌尿生殖系疾患诊断上的应用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HCG由胎盘绒毛滋养叶细胞合成与分泌,它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的糖蛋白激素,α亚单位与TSH、LH等有交叉反应,而β亚单位的特异性较强,能更准确反映HCG在血、尿中的含量。临床上主要用于:①诊断早孕,准确可靠②对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进行诊断和随访,术后监护及化疗效果的判定等;③宫外孕,当血中HCG升高但人流术未见绒毛者,应考虑宫外孕的可能;④先兆流产的处理依据,根据HCG上升或下降,决定保胎或按难免流产处理;⑤在计划生育中,可通过HCG水平的变化来判断引产效果。血中HCG的正常值<10μg/L,HCG-β的正常值<3.1μg/L。
2.β2-微球白(β2-mG)的检测:β2-mG是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合成的微小球蛋白,分泌入血后,可被肾小球滤过,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和分解,少量由尿排出。正常人血清中β2-mG<2.6mg/L,尿液β2-mG<0.28mg/L。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功衰竭等病例血清β2-m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以肾小管病变为主的β2-mG明显升高,恶性淋巴瘤、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细胞能释放较多的β2-mG而引起血中β2-mG增高,故此项检测也可用于癌症的辅助诊断。
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的检测:PAP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正常成人血中含量极微(0~2.5μg/L)。前列腺癌患者血中PAP浓度有明显增高,故检测PAP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予后判断和疗效观察。
4.垂体-性腺轴激素的检测:对包括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垂体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及睾酮等多项激素的联合检测、已成为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重要方法。临应上可用之评价卵巢的排卵和黄体功能,对月经异常、不孕症等进行鉴别诊断,还可用之评价妊娠状态,及作内分泌治疗的监测,对诊断垂体瘤也有很大价值。
(1)LH与FSH:两者皆由垂体前叶产生,呈脉冲式分泌,有明显的日内和日间差异。在女性,FSH可促进卵泡成熟,是诊断不孕症的重要项目。月经中期的LH高峰可促成排卵,在予测排卵时间上具特殊重要性。LH与FSH在月经周期中呈同步变化,常同时检测,其正常参考值可参见表16-5-2及表16-5-3。
表16-5-2
年龄(岁) | 例数 | LH(IU/L) | FSH(IU/L) | |
青春期前 | 1~10 | 8 | 4~9 | 1~12 |
成人 | 20~35 | 35 | 6~200 | 3~30 |
绝 经 期 | 45~57 | 24 | 35~211 | 23~100 |
表16-5-3
滤泡期 | 排卵高峰 | 黄体期 | |
FSH(IU/L) | 5~20 | 12~30 | 5~15 |
LH(IU/L) | 2~30 | 40~200 | 0~20 |
(2)PRL:由垂体前叶产生,成人女性的正常值在4~21μg/L范围,妊娠后血中PRL水平渐增,分娩前达高峰(<410μg/L),哺乳期进一步增加,对泌乳的开始及维持起重要作用,对诊断垂体瘤和泌乳综合征有特殊重要价值。
(3)E2:由卵巢产生,是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E2测定主要用于青春期前内分泌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月经异常时对卵巢功能的评价。女性的正常参考值(ng/L):青春期前0~8,成人24~315,绝经期0~32,妊娠期至32,000,HMG治疗者350~750。
(4)孕酮:主要用于确定排卵、孕激素治疗的监测和早期妊娠状态的评价,在判断黄体功能状态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月经周期中,孕酮的浓度(μg/L):滤泡期0.14~1.61。排卵期后明显上升,黄体期达2.41~31.2,并与血中E2的增加平行。妊娠足月时可高达150~200。

- 放射免疫分析法在泌尿生殖系疾患诊断上的应用《物理诊断学》
- 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 放射免疫分析的优缺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试剂《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事故及其处理原则《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放射损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放射卫生防护《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核素显像《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放射卫生防护基础《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性碘《药理学》
- 放射复合伤《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性碘标记《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射防护标准《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脏病学》
- 放射反应与放射损伤《放射诊断学》
- 放射性核素检查《神经病学》
- 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的治疗《放射诊断学》
-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与吸收《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痧有十《痧胀玉衡》
- 放射性核素肾图《物理诊断学》
- 放痧须放尽《痧胀玉衡》
- 放射性核素数据《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放痧数次不愈《痧胀玉衡》
- 放射性活度《核、化学武器损伤》
- 放痧十则《松峰说疫》
- 放射性胶体金的制备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