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腹腔穿刺术

《物理诊断学》书籍目录

(一)术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确定腹腔内有积液。

2.术前测血压、脉搏、腹围、并嘱患者将尿排空。

3.器械与药物无菌腹穿包、手套、多头腹带、火棉胶、橡皮围裙(或油布)、盛水容器、送检器皿、皮尺、胶布、1~2%普鲁卡因等。

(二)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多取半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兴趣起患侧上臂(图13-1-113-1-2)

2.穿刺部位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7~9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

3.操作步骤

(1)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臂壁层,当针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水时拔出针头。

(2)检查腹腔穿刺针是否通畅,连接乳胶管,以血管钳夹紧,从穿刺点进针,有落空感时即达腹腔(一般仅1.5~2.0cm),放开血管钳腹水即可流出。若系诊断性穿刺,抽出少量腹水作检查之用即可拔出;若为治疗放液,一般最多不超过5000ml,放液速度不可过快。

(3)放液完毕,拔出针头,复盖无菌纱布,测腹围,若穿刺孔有腹液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创口,然后用多头腹带包扎。

(三)术后处理

病人仰卧休息,复查血压、脉搏、测定腹水量。

(四)适应证

1.腹水原因不明,或疑有内出血者。

2.大量腹水引起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腹胀者。

3.需腹腔内注药或腹水浓缩再输入者。

(五)禁忌证

1.有肝昏迷前驱症状者

2.疑有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卵巢肿瘤包虫病等。

(六)注意事项

1.腹水量多者,穿刺针应自穿刺点附近斜行刺入皮下,后将穿刺针在穿刺点处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腹腔,以防止腹水自穿刺点漏出。

2.初次放腹水者,不宜放液过快,放液中逐渐缩紧腹部的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减。

3.见肉眼血性腹水时,留标本后应停止放液。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物理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物理诊断学》书籍目录
  1. 腹腔穿刺术《物理诊断学》
  2. 腹前外侧壁肌《人体解剖学》
  3. 腹腔干《人体解剖学》
  4. 腹前外侧壁的神经《人体解剖学》
  5.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和门静脉的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6. 腹前外侧壁的淋巴管《人体解剖学》
  7. 腹腔镜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8. 腹前外侧壁的静脉《人体解剖学》
  9. 腹腔内个别脏器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普通外科学》
  10.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11. 腹腔脓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腹前外侧壁的动脉《人体解剖学》
  13. 腹腔脓肿《普通外科学》
  14. 腹前外侧壁层次《人体解剖学》
  15. 腹腔脓肿《普通外科学》
  16. 腹前外侧壁层次《人体解剖学》
  17. 腹腔器官的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18. 腹前壁下份的腹膜皱襞和窝《人体解剖学》
  19. 腹屈《中医词典》
  20. 腹破肠出《保婴撮要》
  21. 腹伤肠出《伤科补要》
  22. 腹皮痈《外科心法要诀》
  23. 腹上麻痹《中医词典》
  24. 腹皮痈《医宗金鉴》
  25. 腹生虫即《奇效简便良方》
  26. 腹皮痈《中医词典》
  27. 腹水《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8. 腹皮痈《中医名词词典》
  29. 腹啼《中医词典》
  30. 腹皮痛《中医词典》
  31. 腹通谷《中医词典》

《物理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