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标及正常范围
(一)动脉血pH值代表血中氢离子[H+]浓度。血中碳酸氢盐缓冲对(BHCO3/H2CO3)保持正常的血液酸碱度起很重要作用。缓冲对中的碳酸氢盐由肾脏调节,碳酸由肺脏调节,当二者的比值保持在20:1时,血液pH值为7.40。动脉血pH值正常值为7.35~7.45,低于7.35提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但临床上pH值正常亦可能为代偿性酸、碱中毒,因此要结合其它有关指标才能判断酸碱中毒的类型。
(二)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由于氧离曲线的特点,它作为缺氧的指标远较血氧饱和度为敏感。正常值为12.0~13.0kPa(90~100mmHg),随年龄有变化,老年人低于此值。
(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是反映酸碱平衡中的呼吸因素的指标。通气不足时增高,表示有二氧化碳潴留,通气过度时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则降低。正常值为4.665~5.998kPa(40mmHg)。在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时可有代偿性改变。
(四)标准破裂氢(SB)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38℃、PaCO25.332kPa(40mmHg)、血红蛋白100%氧合的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碳酸氢根(HCO3-)含量。正常值为22~27(平均24)mmol/L(mEq/L)。它是反映在酸碱平衡中的代谢因素指标,在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时可有代偿性改变。
(五)缓冲碱(BB)为血液中所有能起缓冲作用的碱量之和(包括碳酸氢根、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磷酸盐)。正常值为45~55mmol/L(mEq/L),在血浆蛋白稳定的情况下,它的增减决定于标准碱。
(六)碱过剩(BE)将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38℃,PaCO25.332kPa(40mmHg)、血红蛋白100%氧合的标准条件下,用强酸或强碱滴定至pH为7.40时所需的酸或碱量。它反映血中碱量增多或减少的具体程度。正值表示碱剩,负值表示碱欠。正常值为±3mmol/L(mEq/L)。超过+3表示碱多,低于-3表示酸多,代表代谢性碱平衡紊乱的指标。
(七)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值,以百分率计算表示。正常值为95~98%。
(八)二氧化碳含量(TCO2)指血、血浆或血清的全部CO2的浓度,包括离子化部分(HCO3-、CO3=和RNH2COO-)和非离子化部分(H.HCO3-和物理溶解的CO2)两部分。正常值:静脉血22~27mmol/L,动脉血19~25mmol/L。当CO2潴留或HCO3-增加时均可使值增加,反之降低。
(九)血氧含量(O2CT)指每100ml血液实际结合的氧量,包括与血红蛋白结合及溶解于血液中的氧量。正常值6.7~10.3mmol/L(15~23vol/L)。
(十)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O2或A=aDO2)。
指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值。
PAO2-PaO2=[P1O2-PACO2×1/R]-PaO2
P1O2(吸入氧分压)=F1O2(吸入氧浓度×(大气压-47);R(呼吸商)=0.8;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可以测得。
正常值:吸空气时约为1.333~2.0kPa(10~15mmHg);吸纯氧时约为3.32~10.0kPa(25~75mmHg),此值可受年龄因素影响。有助于了解低氧血症时病理生理变化。如有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肺内动静脉分流时,除PaO2下降外,尚有PA-aO2增高,通气不足的患者,虽有PaO2下降,但PA-aO2正常,而由于肺内动静脉分流时的PA-aO2下降,吸纯氧也难以纠正。

- 指标及正常范围《物理诊断学》
- 指背腱膜《人体解剖学》
- 指别《中医词典》
- 指(趾)头炎《手穴手纹诊治》
- 指拨法《中医词典》
- 指(趾)甲《组织学与胚胎学》
- 指寸法《中医词典》
- 指《中医词典》
- 指搓《中医词典》
- 指《经络全书》
- 指疔《中医名词词典》
- 纸鱼《药性切用》
- 指疔《中医词典》
- 纸鱼《本草撮要》
- 指肚《中医词典》
- 纸鱼《本草分经》
- 指法与脉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纸鱼《本草求真》
- 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儒门事亲》
- 纸纴子《中医词典》
- 指风毒《中医词典》
- 纸捻照法《寿世保元》
- 指缝并虎口生疮《奇效简便良方》
- 纸捻照法《冯氏锦囊秘录》
- 指缝生虫秘方《华佗神方》
- 纸捻《中医词典》
- 指根《手穴手纹诊治》
- 芷园素社疟疏方《本草乘雅半偈》
- 指骨《中医词典》
- 芷园素社疟论疏《本草乘雅半偈》
- 指关节挫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