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电图导联
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描记出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lead)。常用的导联如下:
(一)标准导联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Ⅰ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上肢(L)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当l 的电位高于r 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r 的电位高于l 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F)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14-3-1)。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l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14-3-1)。
图14-3-1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Wilson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5000欧姆高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T)。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因此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点等效。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VL)、右上肢单极导联(VR)和左下肢单极导联(VF)(图14-3-2 )
图14-3-2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由于单极肢体导联(VL、Vr 、VF)的心电图形振幅较小,不便于观测。为此,Gold-berger提出在上述导联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方法是在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接的高电阻断开,这样就可使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增加50%,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分别以avl、avr 和avF表示(图14-3-3)。
图14-3-3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三)胸导联亦是一种单极导联,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前的一定部位,这就是单极胸导联(图14-3-4)。这种导联方式,探查电极离心脏很近,只隔着一层胸壁,因此心电图波形振幅较大 常用的几个胸导联位置见图14-3-5,V1、2导联面对右室壁,V5、V6导联面对左室壁,V3、V4介于两者之间。
图14-3-4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图14-3-5 胸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应用以上导联即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在个别情况下,例如疑有右室肥大,右位心或特殊部位的心肌梗塞等情况,还可以添加若干导联,例如右胸导联V3R~V5R,相当于V3~V5相对应的部位;V7导联在左腋后线与V4水平线相交处。

- 心电图导联《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物理诊断学》
- 心电生理学《急诊医学》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物理诊断学》
- 心电传导系统《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分析方法《物理诊断学》
- 心电产生的原理《物理诊断学》
- 心电图负荷试验《物理诊断学》
- 心导管术《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心电图各波的形成《物理诊断学》
- 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心脏病学》
- 心电图基本知识《物理诊断学》
- 心疸《中医词典》
- 心电图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心出气《重订囊秘喉书》
- 心电图检查《心脏病学》
- 心出气《中医词典》
-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物理诊断学》
- 心虫病《中医词典》
- 心电向量与综合心电向量《物理诊断学》
- 心掣《医述》
- 心电轴及心脏转位《物理诊断学》
- 心掣《中医词典》
- 心疔《中医词典》
- 心掣《圣济总录》
- 心动《医学纲目》
- 心常有余《中医词典》
- 心动过缓《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心瘥《中医词典》
- 心动过速《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