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体位、姿势与步态
(一)体位
不同的疾病及意识状态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不同的体位(posit on )。根据不同体位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常见有:
1.自动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型患者或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虽严重而体位仍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不能自己随意调整体位及移动肢体位置,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人。
3.强迫体位(compulsiveposition)由于某种疾病或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一定的体位。常见的强迫体位有以下几种:
(1)强迫仰 位患者仰 ,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肌的紧张,见于急性阑尾炎、腹膜炎。
(2)强迫仰 位患侧位者常以患侧向下以减轻疼痛和有利于健侧呼吸、如胸腔积液、肺脓肿等。健侧位系以健侧向下,见于大叶肺炎、气胸等。
(3)强迫俯位脊柱疾病患者为减轻脊背肌肉紧张常被迫采取俯位。
(4)强迫坐位(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坐于床沿,两手置于膝关节上或扶持闲边,此种坐位可使横膈下降,肺换气量增加,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见于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另一种强迫坐位是前倾坐位,患者坐于床上,上身前倾,双手支持头部,见于心包积液或纵膈肿瘤。
(5)强迫蹲位(squatting)患者往往在步行不远或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呼吸困难或心悸而采取蹲踞体或胸膝以缓解症状,见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6)角弓 反张(opisthotonos)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胸腹前,背过伸,躯干呈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图4-1-14)
(8)辗转体位因疼痛辗转反侧,坐不安,见于胆绞痛,肠绞痛者。
图4-1-14角弓反张
(二)姿势与步态
健康人躯干端正,动作自如,步态稳健。在某些疾病时,可引起异常的姿势与步态,如脊柱、四肢疾病患者因病变或疼痛而弯腰、背或跛行。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状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小脑疾患、酒精中毒者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呈醉酒状。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的慌张步态见于震颤性麻痹患者。共济失调步态表现为行走时将足高抬,骤然落下,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较宽,闭目时摇晃不稳,见于脊髓痨患者。

- 体位、姿势与步态《物理诊断学》
- 体位《中医词典》
- 体位辨病《常见病自测》
- 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胸外科学》
- 体温《物理诊断学》
- 体外排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体温《生理学》
- 体痛续法《医学纲目》
- 体温《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体痛《伤寒指掌》
-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基础护理学》
-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浅析《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体温、脉搏记录法《基础护理学》
-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浅析《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体温单《病历书写规范》
- 体如水晶《中医词典》
- 体温单《基础护理学》
- 体热平衡《生理学》
- 体温单的使用《基础护理学》
- 体强《周慎斋遗书》
- 体温单上各项目的记录法《基础护理学》
- 体气门主论《疡医大全》
- 体温的正常变动《生理学》
- 体气门主方《疡医大全》
- 体温过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体气方《急救广生集》
- 体温计的检查方法《基础护理学》
- 体气《外科正宗》
- 体温计的清洁与消毒《基础护理学》
- 体气《万病回春》
- 体温上升期《病理生理学》
《物理诊断学》
- 问诊与症状学
- 第一章 问诊(采集病史)
- [附] 各系统问诊参考提要
- 第一节 颜面(缺)
- 第二节 疼痛
-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 第四节 咯血
- 第五节 呼吸困难
-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 第七节 腹泻
-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 第九节 黄疸
- 第十节 水肿
- 第十一节 紫绀
- 第十三节 排尿异常
- 第十四节 出血倾向
- 体格检查
- 第三章 体检的基本方法
- 第四章 一般检查
- 第五章 头面部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七章 胸部及肺
- 第八章 心脏及外周血管
- 第九章 腹部
- 第十章 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
- 第一节 外生殖器检查
- 第二节 肛门与直肠
-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
- 器械检查
- 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 第十四章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心电向量概念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 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五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
- 第六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第七节 心肌梗死
- 第八节 心律失常
- 一、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生理
-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 第十五章 超声诊断
- 第一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 第二节 临床应用
- 第十六章 核医学诊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核医学
-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肿瘤核医学检查方法
-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六节 骨显像
- 第七节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八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医学检查法
- 第九节 肺显像
-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
- 第十八章 肺功能测验
- 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 第十九章 诊断步骤
- 第二十章 病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