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医脉象简介]

《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脉诊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诊,对病人所患疾病做出诊断及治疗,为古代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学认为脉象的形成,与全身气血及脏腑功能关系密切,气帅血行,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形成了脉搏,据脉搏的深浅、速率、节律、强弱的不同表现,综合而形成了脉象。

桡动脉搏动处在中医学中称为寸口,寸口是中医进行脉诊最主要的部位,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处呢?因为寸口脉属于肺经,全身气血均从肺开始流向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最后仍归于肺,所以通过寸口脉象,就可以知全身脏腑的情况。

寸口诊法,通过几千年历代医学家临床的应用,证实有一定的价值,故今日诊脉,仍为中医诊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常见病自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1. 中医脉象简介《常见病自测》
  2. 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思考中医》
  3. 中医没有专科医师,所以没有办法详细、精密的诊断,以恢复病患的健康对吗?《中医之钥》
  4.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中国医学通史》
  5. 中医目前的状况《思考中医》
  6. 中医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7. 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8.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9.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10.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11.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12.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中医妇科学》
  13. 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
  14.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中医妇科学》
  15. 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
  16.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
  17.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中医儿科学》
  19.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学》
  20.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儿科学》
  21. 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中医内科学》
  22.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中医儿科学》
  23.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中医内科学》
  24.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医儿科学》
  25.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
  26. 中医的消渴症根本就不是西医的糖尿病《中医之钥》
  27. 中医人员素质不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中医之钥》
  28. 中医的手术、移植外科学之废除《中医之钥》
  29.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30. 中医的十不治之人《中医之钥》
  31.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三十年临证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