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二 经量和经期

《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经量是指一次月经的总量称为经量,通常在50~100ml左右;经期是指一次月经持续的时间,通常情况为3~7天。经期的长短与经量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将二者放到一起来介绍。

1.月经量过多,经期过长

是指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相应延长,而周期基本正常的现象。月经过多,主要由于气虚、血热和血瘀三种情况。气虚,则血液失去统摄;血热,则血液易于流散;血瘀,则导致新血不能归于经络。于是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气虚 除了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外,带有体质虚弱,脾胃不适,气短无力

血热 除了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外,常有情绪激动,心烦、尿黄、大便干燥,舌红等症状。

血瘀 除了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外,常有经色发黑,小腹疼痛,舌头上有瘀斑等症状。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在西医看多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增生,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性疾病,以及一些外界因素如过热,精神紧张等。

2.月经量过少,经期缩短

这时周期往往是正常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多由血虚、肾虚、血瘀、痰湿等原因而致。

血虚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甚至点滴而净,同时伴有颜色浅淡,无血块,面色黄,头晕眼花等症状。

肾虚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颜色暗,腰酸腿软,足跟疼,耳鸣或夜尿多。

血瘀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颜色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痰湿时的特点为:月经量少,形体肥胖,饮食无味,恶心,舌淡,苔腻。

月经过少,见于西医中的贫血,肝脏疾病,内分泌失调,子宫发育不良等疾病。

3.月经颜色

正常的月经颜色多是暗红色,开始时比较浅,然后加深,最后又变成淡红色。

颜色鲜红,见于血热;颜色浅淡,见于气虚,血虚;颜色暗红,见于瘀血和寒证;颜色紫黑,见于体内有瘀血。

4.月经质地

正常月经的质地应该是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的。

月经稀薄,见于血虚;血经粘稠,见于血热;血经中夹有血块,多为血瘀;月经臭味,见于湿热夹杂。

5.闭经

闭经,是妇女常见病,由于没有月经自体内排出,所以也就无从谈及周期、量、色、质等变化,所以单列出来进行介绍。

闭经是指月经停止6个月。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不同类型。

生理性闭经是指妇女因某种生理原因而出现一定时期的月经不来潮。主要见于妊娠期,产后哺乳期,绝经后。

病理性的原因则有许许多多,常见病有:子宫内膜炎,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切除,先天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功能早衰,垂体肿瘤,丘脑疾病。总之主要与子宫、卵巢、垂体、丘脑四种器官有关。一旦出现闭经,而排除了生理性的因素外,都应及时就医。

中医学对闭经的定义为女子十八周岁仍无月经来潮,或已有月经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主要病因认为是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在治疗上有相当的经验与效果。在排除了一些器质性原因后,不妨看看中医,往往有奇效。

6.月经时伴随症状辨病

(1)乳房胀痛 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出现乳房胀,或乳头胀痒疼痛,不能碰,走路动作时明显,甚至连碰衣服都疼痛,多因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行而致。见于西医中的乳腺增生及乳房恶性病变等,需定期检查,及早预防。

(2)发热 每到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就出现发热。多为血热内盛,肝肾阴虚,气血虚弱,瘀热壅阻等症。西医认为多因内分泌紊乱,神经体液因素等引起。

(3)头痛 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出现的头痛症状。主要病因病机为血虚、肝火旺盛、血瘀。

(4)身痛 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气虚和血瘀。

(5)腹泻 每到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便出现大便稀薄,甚至像水一样,而且大便次数多。主要病因是脾虚、肾虚。

(6)吐血和出鼻血 每逢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便规律性地出现吐血或鼻血。中医认为是肝经郁火和肺肾阴虚。西医学主要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通俗地说,就是子宫内膜转移或种植到别的地方,在月经来潮时,这些部位也有出血现象。这些部位包括肚脐、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胳膊、大腿等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会影响日常生活及生育能力。如果异位在一些重要部位,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7)口舌糜烂 每到月经前后或月经期时,便出现口腔,舌头的溃烂。主要由于阴虚火旺及肾热熏蒸。

(8)皮肤红疹 每到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全身皮肤便突起红疹,甚至成团块状,瘙痒异常,月经后逐渐消退。主因血虚、风热导致。

(9)眩晕 每逢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便出现头目眩晕、眼花、视物不清。多由于血虚、阴虚阳亢、脾虚携痰。

(10)浮肿 每逢月经前后或月经期中,便出现头面部及四肢浮肿。多因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引起。

(11)性格异常 每至月经前中后期,使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心情抑郁,甚至自言自语,彻夜失眠等一系列异常。多见于肝气郁结,痰火上扰等情况。西医有“周期性精神病”的称呼。

月经时出现的一些伴随症状,特点是每到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时,便规律地出现,此后便慢慢消失,到下次月经时,又出现类似情况。中医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西医学则认为多是由于内分泌、代谢情况,神经调节等在月经期出现失调现象导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常见病自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1. 经量和经期《常见病自测》
  2. 经量《中医词典》
  3. 经漏《中医词典》
  4. 经来饮食即呕吐《宁坤秘籍》
  5. 经漏1年余《名师垂教》
  6. 经来饮食后即吐《女科秘要》
  7. 经漏不止《女科撮要》
  8. 经来饮食后即吐《竹林女科证治》
  9. 经漏论《女科折衷纂要》
  10. 经来饮食后即吐《中医词典》
  11. 经乱《中医词典》
  12. 经来已尽作痛《宁坤秘籍》
  13. 经乱不孕《中医词典》
  14. 经来腰腹痛《竹林女科证治》
  15. 经论带下属任脉为病《女科经纶》
  16. 经来腰腹痛《中医词典》
  17. 经论带下属思想无穷所致《女科经纶》
  18. 经来泄泻《女科秘要》
  19. 经论带下属小肠冤结《女科经纶》
  20. 经来泄泻《竹林女科证治》
  21. 经论怀子无邪脉《女科经纶》
  22. 经来泄泻《宁坤秘籍》
  23. 经论男女有子本于肾气之盛实《女科经纶》
  24. 经来泄泻《中医词典》
  25. 经论女子不月属二阳之病《女科经纶》
  26. 经来胁痛《中医词典》
  27. 经论女子经水温寒与天地相应《女科经纶》
  28. 经来胁气痛《女科秘要》
  29. 经论女子血海属于少阴一经《女科经纶》
  30. 经来胁气痛《竹林女科证治》
  31. 经论女子月事不来属于胞脉闭《女科经纶》

《常见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