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
传统观念所说的正常体温37℃是一个笼统的数值。一般成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舌下)温度波动于一个狭小的范围(36.3℃~37.2℃),且不同个体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少数人可低于36℃,也有的人可高于37℃。另外,老年人代谢率较低,其体温低于青年人。
体温可因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稍有变动。其常见原因如下:
①运动 剧烈运动、重体力运动、劳累、进食后由于机体产热增加,因而体温高于正常。这也正是运动、纳食后能御寒的道理。
②环境 长期在热环境下工作、盛夏、或衣着过多,机体散热减少,体温可高于正常。
③妇女排卵期、妊娠期 成年女子在两次月经之间排卵,排卵后的体温较排卵前高0.3℃~0.5℃,直到月经前1~2天才恢复正常。许多妇女怀孕后,体温高于孕前。这些现象是由于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所致。
④手术 许多较大手术后1~2天,无创口感染,体温会升高,一般不超过38℃,这是机体对创伤的反应,可持续3~5天。
以上这些体温变化,是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下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治疗。

-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常见病自测》
- 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基础护理学》
- 正常脱落的上皮细胞《临床基础检验学》
- 正常妊娠《妇产科学》
- 正常细胞是怎样转变成癌细胞的《免疫与健康》
- 正常人、裂脑人和半脑人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医学心理学》
-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析《物理诊断学》
- 正常平衡的调节《病理生理学》
- 正常心肌电生理《药理学》
- 正常凝血机制《临床基础检验学》
-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放射诊断学》
- 正常脉象《中医诊断学》
- 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结构及遗传控制《医学遗传学基础》
- 正常脉搏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基础护理学》
- 正常与异常《流行病学》
- 正常呼吸者《物理诊断学》
- 正常月经《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正常黑素细胞《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正常值的规定《预防医学》
-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医学心理学》
- 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的意义《预防医学》
- 正常骨髓象《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正常值范围的估计《医学统计学》
-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物理诊断学》
- 正常值范围的意义《医学统计学》
- 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妇产科学》
- 正常值范围估计《预防医学》
- 正常分娩《妇产科学》
- 正常止血机制《临床基础检验学》
- 正常分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正常组织和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效应《放射诊断学》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