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按照高等教育中医专业总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是,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通过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后,能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特征、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能独立诊断、辨证和处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熟悉危急重证和疑难病证的一般处理原则和抢救原则;具有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以后广阔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理论学习阶段,要紧密联系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前期基础学科的理论,弄清每一疾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其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和辨证论治,理论学习时如能与该疾病病人的临床实际相联系则会收形象生动、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标准。实践学习是通过观看、动手协助、老师指导下独立操作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临床思维和独立处理疾病的能力。在实践学习阶段,重点学习如何收集临床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判断,从而确定诊断,据证立法、处方、用药的思维过程和动手能力。实践学习时要自觉运用所学的中医内科学理论为指导,去分析、判断和解决每一疾病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检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循环往复,从而不断充实和提高中医内科学的理论水平和处理中医内科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
总之,要求自考学员通过中医内科学总论的学习,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范围,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学习要求与方法,熟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和治疗学要点。通过各论的学习,了解各系统(章)所属病证的历史沿革,所属病证与西医学相关疾病的关系,熟悉其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理论,掌握各病证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知识和技能。

-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学》
- 中医人员素质不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中医之钥》
-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
- 中医如何诊断肝病与治疗肝病?《中医之钥》
-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伤科按摩学》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 中医生理学《止园医话》
- 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 中医是否可以治疗遗传的疾病呢?《中医之钥》
- 中医目前的状况《思考中医》
- 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现代化呢?《中医之钥》
- 中医没有专科医师,所以没有办法详细、精密的诊断,以恢复病患的健康对吗?《中医之钥》
- 中医是经验的医学,没有科学的依据对吗?《中医之钥》
- 中医脉象简介《常见病自测》
- 中医是预防医学《中医之钥》
- 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思考中医》
-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
-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中国医学通史》
- 中医为什么不设医院,让病患住院呢?《中医之钥》
- 中医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中医疾病预测》
-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中医先兆证规律《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