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便血辨病

《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消化道出血时,血从肛门排出,色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色、或粪便带血,称为便血

1.便血发病原因

(1)上消化道疾病 凡是能引起呕血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均能引起便血,详见呕血。

(2)小肠疾病 肠结核、局限性肠炎、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瘤、血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3)结肠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结肠血吸虫病等均可引起便血。

(4)直肠疾病 直肠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直肠癌

(5)肛管疾病 肛裂肛瘘等可引起便血。

(6)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流行性出血热、重型肝炎伤寒与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钩虫病等。

(7)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亦可引起便血。

(8)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

2.便血颜色辨病

(1)暗红色或柏油样便 所谓柏油便是指大便色黑而表面光泽,如柏油一样。暗红色血便或柏油便提示食道、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其便血颜色呈暗红或柏油便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形成的硫化铁。

(2)暗红或鲜红色血便 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当小肠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则便血呈暗红色、甚至呈较鲜红的稀便。结肠、直肠、肛管疾病,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鲜红色或较鲜红的血便。

3.便血的季节辨病

(1)夏秋便血 夏秋季节突然便血多见于伤寒副伤寒

(2)秋末春初便血 秋末春初便血伴胃脘刺痛、灼痛恶心呕吐多见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4.便血年龄辨病

(1)儿童少年便血 多见于肠套叠直肠息肉、MeCkel憩室炎与溃疡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等。

(2)青壮年便血 应多注意消化性溃疡、肠结核、局限性肠炎、伤寒与副伤寒、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3)中老年便血 应考虑结肠或直肠癌、肝硬化胃癌缺血性结肠炎

5.便血伴随症状辨病

(1)发热 便血伴发热(应注意急性传染病、恶性肠肿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

(2)急性腹痛 可见于急性胆管炎、膈疝、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等。

(3)伴皮肤粘膜出血 应注意血液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尿毒症

(4)便后滴血 便血量少、血色鲜红、在便后滴下或射出,提示为直肠肛管疾病。

(5)慢性腹痛 便血伴慢性腹痛,但出血后疼痛减轻者常见于消化性溃疡;便血后疼痛无减轻者常见于胃癌。

(6)里急后重 所谓里急后重是指便意急迫,但入厕后解不痛快之感。便血伴里急后重多见于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

总之,便血对消化道出血反映是灵敏的。一般认为上消化道出血量在50ml以上即可出现黑便。所以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血液病及处于癌症高发年龄的中老年患者,观察便血具有重要意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常见病自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1. 便血辨病《常见病自测》
  2. 便血案《丁甘仁医案》
  3. 便血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4. 便血(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5. 便血淋漓并小便闭塞《经验丹方汇编》
  6. 便血《灸法秘传》
  7. 便血论治《类证治裁》
  8. 便血《针灸聚英》
  9. 便血脉案《类证治裁》
  10. 便血《评注产科心法》
  11. 便血秘方《华佗神方》
  12. 便血《盘珠集胎产症治》
  13. 便血尿血《证治准绳·幼科》
  14. 便血《也是山人医案》
  15. 便血尿血《保婴撮要》
  16. 便血《医学真传》
  17. 便血脏毒(幼幼汇集 下)《古今医统大全》
  18. 便血《广瘟疫论》
  19. 便血脏毒第七十二问《婴童百问》
  20. 便血《叶天士医案精华》
  21. 便血章《医学妙谛》
  22. 便血《幼科心法要诀》
  23. 便血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4. 便血《奇效简便良方》
  25. 便硬闭《药症忌宜》
  26. 便血《儿科萃精》
  27. 便痈《中医词典》
  28. 便血《友渔斋医话》
  29. 便痈《保婴撮要》
  30. 便血《血证论》
  31. 便痈《儒门事亲》

《常见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