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书籍目录

肝炎之病无论属于何证,多与湿浊内蕴相关。故其治疗,亦无不以理湿为之重点。有症状不明显,由化验而确诊之肝炎患者,四诊亦无明显湿浊见征,以清化湿热为治多能获效。

此症西医名日肝炎,而中医定其病位不全在肝。其中黄疸型者与肝胆关系较为密切,明代《景岳全书》“黄疸”篇中已云:“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已初识黄疸与肝胆损害有关。

无黄疸型所蕴湿浊,虽亦不离于肝,然多关乎脾胃。《内经》论脾胃之生理功能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脾胃为人体水液代谢之关键脏器。若脾胃运化水湿之功能稍有障碍,于氤氲弥漫之湿浊不能廓清时,则易敛本病。故余治肝炎,除急性期湿热较盛者及不宜健脾者外,于辨证方中均加白术,脾胃健运则湿浊易化,湿浊化尽则肝复其常矣。且仲圣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张景岳之见解更为直捷:“肝脾俱实,单平肝气可也;肝强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此法对于甲型慢迁肝而现中气不足者更为有效。中气虚甚者,党参黄芪苡仁扁豆之属亦可酌情加入,无须过虑“湿热不可补”之说。盖此时虽有湿邪留着,已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矣。正须扶其正气,以除余邪。倘患者中土犹健,而气血阴阳有所不足,或肝肾心肺功能有亏,亦宜于辨证方中参入相关调理之品。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犹此之谓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书籍目录
  1.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 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3. 中医如何诊断肝病与治疗肝病?《中医之钥》
  4. 中医人员素质不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中医之钥》
  5.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伤科按摩学》
  6.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学》
  7. 中医生理学《止园医话》
  8.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中医内科学》
  9. 中医是否可以治疗遗传的疾病呢?《中医之钥》
  10. 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中医内科学》
  11. 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现代化呢?《中医之钥》
  12.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学》
  13. 中医是经验的医学,没有科学的依据对吗?《中医之钥》
  14.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内科学》
  15. 中医是预防医学《中医之钥》
  16. 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
  17.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
  19. 中医为什么不设医院,让病患住院呢?《中医之钥》
  20.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21.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中医疾病预测》
  22.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23. 中医先兆证规律《中医疾病预测》
  24. 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中医内科学》
  25. 中医先兆证特点《中医疾病预测》
  26. 中医目前的状况《思考中医》
  27.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
  28. 中医没有专科医师,所以没有办法详细、精密的诊断,以恢复病患的健康对吗?《中医之钥》
  29.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
  30. 中医脉象简介《常见病自测》
  3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