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观察疼痛时注意事项
疼痛的定位和病因,必须依靠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甚至经过动态观察才能确定。笔者在临床上常遇上一些病人因疼痛就诊,但他对疼痛发作时的一些细节却忽略了观察,因而给医生诊断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应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才能较好地对疼痛的病因和部位作出判断。一般来说,在分析疼痛时应注意下列方面:
1.疼痛的部位
一般说来,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就是病情的所在。临床上,以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的外伤、发炎或其他病变所致的疼痛,定位最为明确。但是,深部器官或组织病变所致的疼痛,定位可较不明显。例如少数的急性心肌梗塞,疼痛可定位于上腹部,而被误以为胃疼。
2.疼痛发作的特点
例如脏器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发作,其特点在不同疾病差别可甚大。胆道蛔虫病的疼痛发作多位于右肋下,可历时数分钟而暂止,休止时安静如正常人。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为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疼痛。大周期表现为每年秋末春初季节发作疼痛,小周期表现为每天空腹和夜间痛。
3.疼痛的性质和强度
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疼痛发作时应注意疼痛是刺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痛还是胀痛、绞痛、搏动性痛。其强度可为隐隐作痛,钝痛乃至电击样锐痛。痛的经过可以是周期性、间歇性、阵发性,持续性或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强。祖国医学认为胀痛多因气滞所致;重痛(疼痛并有沉重的感觉)多为湿邪困阻气血;刺痛多是瘀血;绞痛多因有形实邪或寒邪内侵阻闭气机;灼痛多为大邪窜入脉络所致;冷痛多因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使脏腑、肢体失于温养;掣痛(抽掣或牵引疼痛)多因筋脉失养,邪阻筋络;隐隐作痛多见于虚症。
4.疼痛的放射部位
一些疼痛可向周围放射。了解疼痛的放射部位有助于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例如心绞痛病人左侧心前区疼可向左上肢内侧、后背放射。
5.诱发与缓解疼痛的因素
了解诱发和缓解疼痛的因素,常有助于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例如,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疼痛常由呼吸系统疾病所致;与吞咽有关的疼痛见于口、咽和食管的疾病;与排便有关的疼痛常起源于下段肠管疾病;饥饿时胃痛可见于溃疡病。心绞痛多于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胃溃疡多于进食后或服用碱性食物或药物后缓解。
由于疼痛部位常提示病情所在,所以了解临床常见的不同部位的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

- 观察疼痛时注意事项《常见病自测》
- 观察皮肤颜色辨病《常见病自测》
- 观察者偏倚《预防医学》
-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常见病自测》
- 观发识病《百病自测》
- 观察呼吸《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观候(痘疹泄秘)《古今医统大全》
-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常见病自测》
- 观口唇颜色《百病自测》
- 观察动物微循环障碍时的主要指标《实验动物科学》
- 观口腔颜色《百病自测》
- 观察的重点对象《基础护理学》
- 观面部《寿世保元》
- 观察的内容《基础护理学》
- 观面部五色《幼科折衷》
- 观察的方法及观察后的处理《基础护理学》
- 观面部五色歌《古今医鉴》
- 观察病人《基础护理学》
- 观面部五色歌《幼科发挥》
- 观壁皆莲《古今医统大全》
- 观面部五脏形歌《幼科发挥》
- 观鼻识病《百病自测》
- 观面部五脏形色歌《古今医鉴》
- 关梓《中医词典》
- 观面部形色五脏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 关蛰《中医词典》
- 观面探病《百病自测》
- 关则不便、下窍、六腑《此事难知》
- 观皮辨病《百病自测》
- 关元俞《针灸学》
- 观人形性脉法《察病指南》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