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动作异常辨病

《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动作的发育,与神经、肌肉的发育有密切的联系。在生后的第一年内,神经细胞逐步分化成熟,神经髓鞘也逐步发展和完善,到2~3岁时基本发育完成。一般上部肌肉的神经髓鞘形成较下部早。条件反射是随着大脑皮质的逐渐健全、神经髓鞘的逐步形成而建立的。

动作发育的顺序如下:

由上而下 小儿先会抬头、坐,后会爬、站、走。

由不协调到协调 新生儿运动都是无规律、不协调的。5~6个月时有眼——手协调,即有意识地伸手抓取面前的东西;6~7个月时有手——腰协调,即伸手取不到东西时能弯腰。

由粗到细 小儿在6~7个月时只会用手掌取物,9个月后能用拇指配合拈取小物体。

现将小儿的动作发育过程列表如下:

 年龄 动作

 一月 不协调

 二月 直立位抬头

 三月 俯卧位抬头

 四月 扶髋部能坐

 五月 能抓住玩具抢奶瓶

 六月 能翻身

 七月 能爬,能独坐

 八月 能自己坐起

 九月 能扶物站立

十一月 独站、扶着走

十二月 能独走

十五月 能走稳、能站起、会蹲

十八月 会爬台级、小梯子

 二岁 会跑、会双脚跳

1.自动运动异常辨病

若运动发育迟缓,不按以上时间出现应该出现的运动,常提示大脑发育不全。但未足月婴儿活动可较少,足月儿四肢可不自主地乱动,偶有惊跳、短暂震颤。新生儿动作呈不规则、不协调的蠕虫样。如出现呼吸暂停、眼球上翻或凝视、直视、面部和手足抽动,则为抽搐,新生儿很少有癫痫全身性大发作。将小手巾蒙于婴儿脸上,即使新生儿也能将其弄开(蒙面征),半岁仍不能者,提示大脑发育不全。

2.不随意运动辨病

不随意运动是指不自主,意志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主要由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所致。不随意运动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分,形式多样,因病变损害的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本组疾病在小儿并不多见,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小舞蹈症,故以下主要讨论小舞蹈症。

舞蹈症,因有不自主、无目的、不对称、无节律的突然性肌肉收缩,类似舞蹈而取名。表现为上肢近端舞蹈样动作,面部挤眉、弄眼、咧嘴、伸舌作怪相,足和足趾乱动,不能走直线。有时为偏侧舞蹈症。

(1)风湿性小舞蹈症 为风湿热的主要指标之一。多见于女孩,平均发病年龄8岁。常发生于风湿热的晚期(1~6个月),少数伴有其他风湿热表现。

(2)遗传性大舞蹈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9岁起病,发育逐渐落后,可有惊厥发作和强直,以后有进行性痴呆抑郁。待成年后才表现出舞蹈症。

(3)症状性舞蹈症 除风湿和遗传可引起舞蹈症外,尚须检查和排除其他原因,如感染、中毒(包括胆红质脑病)、肿瘤、变性等都有可能引起舞蹈病。

由于动作的发育与神经发育有密切关系,所以动作异常病变多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系,当发现小儿动作异常时应及时就诊。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常见病自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常见病自测》书籍目录
  1. 动作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2.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针灸甲乙经》
  3. 冻产《傅青主女科》
  4. 动治法《石室秘录》
  5. 冻产《中医词典》
  6. 动治法《中医词典》
  7. 冻产《竹林女科证治》
  8. 动止脉《古今医鉴》
  9. 冻疮《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动员局部脂肪分解及其他药物《减肥新法与技巧》
  11. 冻疮《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2. 动与代对《三指禅》
  13. 冻疮《中医名词词典》
  14. 动阴血《医学心悟》
  15. 冻疮《自我调养巧治病》
  16. 动摇《证治准绳·类方》
  17. 冻疮《中医词典》
  18. 动眼神经麻痹《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9. 冻疮《医学纲目》
  20.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害《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1. 冻疮《医宗金鉴》
  22. 动眼神经《人体解剖学》
  23. 冻疮《幼幼新书》
  24. 动物肿瘤模型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25. 冻疮《证治准绳·疡医》
  26. 动物脏器粉末吸收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7. 冻疮《外科心法要诀》
  28. 动物源性传染病《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29. 冻疮《儒门事亲》
  30. 动物营养《实验动物科学》
  31. 冻疮《儒门事亲》

《常见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