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动作异常辨病
动作的发育,与神经、肌肉的发育有密切的联系。在生后的第一年内,神经细胞逐步分化成熟,神经髓鞘也逐步发展和完善,到2~3岁时基本发育完成。一般上部肌肉的神经髓鞘形成较下部早。条件反射是随着大脑皮质的逐渐健全、神经髓鞘的逐步形成而建立的。
动作发育的顺序如下:
由上而下 小儿先会抬头、坐,后会爬、站、走。
由不协调到协调 新生儿运动都是无规律、不协调的。5~6个月时有眼——手协调,即有意识地伸手抓取面前的东西;6~7个月时有手——腰协调,即伸手取不到东西时能弯腰。
由粗到细 小儿在6~7个月时只会用手掌取物,9个月后能用拇指配合拈取小物体。
现将小儿的动作发育过程列表如下:
年龄 动作
一月 不协调
二月 直立位抬头
三月 俯卧位抬头
四月 扶髋部能坐
五月 能抓住玩具抢奶瓶
六月 能翻身
七月 能爬,能独坐
八月 能自己坐起
九月 能扶物站立
十一月 独站、扶着走
十二月 能独走
十五月 能走稳、能站起、会蹲
十八月 会爬台级、小梯子
二岁 会跑、会双脚跳
1.自动运动异常辨病
若运动发育迟缓,不按以上时间出现应该出现的运动,常提示大脑发育不全。但未足月婴儿活动可较少,足月儿四肢可不自主地乱动,偶有惊跳、短暂震颤。新生儿动作呈不规则、不协调的蠕虫样。如出现呼吸暂停、眼球上翻或凝视、直视、面部和手足抽动,则为抽搐,新生儿很少有癫痫全身性大发作。将小手巾蒙于婴儿脸上,即使新生儿也能将其弄开(蒙面征),半岁仍不能者,提示大脑发育不全。
2.不随意运动辨病
不随意运动是指不自主,意志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主要由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所致。不随意运动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分,形式多样,因病变损害的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本组疾病在小儿并不多见,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小舞蹈症,故以下主要讨论小舞蹈症。
舞蹈症,因有不自主、无目的、不对称、无节律的突然性肌肉收缩,类似舞蹈而取名。表现为上肢近端舞蹈样动作,面部挤眉、弄眼、咧嘴、伸舌作怪相,足和足趾乱动,不能走直线。有时为偏侧舞蹈症。
(1)风湿性小舞蹈症 为风湿热的主要指标之一。多见于女孩,平均发病年龄8岁。常发生于风湿热的晚期(1~6个月),少数伴有其他风湿热表现。
(2)遗传性大舞蹈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9岁起病,发育逐渐落后,可有惊厥发作和强直,以后有进行性痴呆和抑郁。待成年后才表现出舞蹈症。
(3)症状性舞蹈症 除风湿和遗传可引起舞蹈症外,尚须检查和排除其他原因,如感染、中毒(包括胆红质脑病)、肿瘤、变性等都有可能引起舞蹈病。
由于动作的发育与神经发育有密切关系,所以动作异常病变多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系,当发现小儿动作异常时应及时就诊。

- 动作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针灸甲乙经》
- 冻产《傅青主女科》
- 动治法《石室秘录》
- 冻产《中医词典》
- 动治法《中医词典》
- 冻产《竹林女科证治》
- 动止脉《古今医鉴》
- 冻疮《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动员局部脂肪分解及其他药物《减肥新法与技巧》
- 冻疮《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动与代对《三指禅》
- 冻疮《中医名词词典》
- 动阴血《医学心悟》
- 冻疮《自我调养巧治病》
- 动摇《证治准绳·类方》
- 冻疮《中医词典》
- 动眼神经麻痹《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冻疮《医学纲目》
-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害《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冻疮《医宗金鉴》
- 动眼神经《人体解剖学》
- 冻疮《幼幼新书》
- 动物肿瘤模型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 冻疮《证治准绳·疡医》
- 动物脏器粉末吸收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冻疮《外科心法要诀》
- 动物源性传染病《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冻疮《儒门事亲》
- 动物营养《实验动物科学》
- 冻疮《儒门事亲》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