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食欲和食量异常辨病
当消化系统功能和机体其余部分均处于正常状态时,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能量的供给和消耗均正常,这样就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一定的食量。当消化系统功能失常或出现代谢性疾病时,食欲和食量就会改变。因此观察食欲和食量的变化,对于判断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1)食减 病人不欲食或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称为食减。食减伴有胃脘痞闷、腹部胀满、肢体困重、舌苔厚腻,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久病食少、腹胀、上腹不适、疼痛伴面色苍白、萎黄、形体消瘦、体倦乏力,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食欲不振,伴有皮肤干燥,非凹陷性水肿(明显肿胀,但压之不凹陷),表情淡漠、嗜睡、性欲下降,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2)厌食 厌恶食物或厌恶食味者,称为“厌食”。如病人于暴饮暴食后恶心、呕吐、厌食、腹胀、打嗝其气酸腐,多属急性单纯性胃炎。若恶闻食味、尤其厌食油腻饮食,伴有胁肋胀痛,口苦,身体困倦,皮肤发黄,白眼球黄染多为黄疸性肝炎。部分胃癌患者以厌食为最早症状。腻油食、伴恶心、呕吐,可稍有上腹不适,腹胀、腹痛。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厌食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诊。另外,当前减肥日益流行中,许多女青年通过严控饮食甚至不进食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厌食,应警惕患“厌食症”的可能性。
(3)饥不欲食 病人虽有饥饿感,但不想吃或进食不多称为“饥不欲食”。饥不欲食,食后胃中胀满或干呕,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此外,病人似饥非饥,欲食但量不多;似痛非痛,胃中酸辣不舒,常兼有嗳气、恶心、胃胀等症,是俗称的“嘈杂症”,多见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4)食欲亢进 患者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食量明显增多称为食欲亢进。若患者食欲亢进伴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者,应考虑糖尿病。
若患者食欲亢进伴消瘦、烦躁易怒、情绪激动、眼突手颤、大便次数多,怕热多汗者,多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 食欲和食量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食欲不良和偏食辨病《常见病自测》
- 食欲抑制剂《减肥新法与技巧》
- 食郁越鞠丸《医方考》
- 食欲抑制剂的选择《减肥新法与技巧》
- 食郁头痛《中医词典》
- 食欲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 食郁肉中毒候《诸病源候论》
- 食欲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食郁肉中毒《中医词典》
- 食欲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食郁热《明医指掌》
- 食远服《中医名词词典》
- 食郁《明医指掌》
- 食远服《中医词典》
- 食郁《中医词典》
- 食躁或躁方《金匮悬解》
- 食鱼中毒及食不消方五首《外台秘要》
- 食躁式躁方《医宗金鉴》
- 食鱼中毒候《诸病源候论》
- 食则吐蛔《思考中医》
- 食鱼积滞《奇效简便良方》
- 食胀《中医词典》
- 食鱼后食毒两种烦乱治之方《医宗金鉴》
- 食胀《金匮翼》
- 食鱼后食毒两种烦乱治之方《金匮悬解》
- 食整煮鸡蛋积滞《奇效简便良方》
- 食饮之气归输脏腑《类经》
- 食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食饮以宜《寿世青编》
- 食症《中医词典》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