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牙齿和牙龈
1.牙齿
从牙齿的色泽与形状的变化,对某些疾病也有诊断之意义。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青年人牙齿不白,略显黄色,这种牙称为四环素牙,为小时服用四环素药物所致,基本不影响生理功能,但影响美容,现在已充分认识到这点。如牙齿呈黄褐色,是长期饮用含氟过高的水而引起,也称氟斑牙。但牙齿的色泽也与饮食物有密切关系。
人们常形容好看而健康的牙齿如编贝一样整齐。如发现门牙上缘呈月牙形凹陷并且牙间隙分离过宽,这是先天性梅毒的重要体征。单纯的牙间隙过宽常见于肢端肥大症。一些不良习惯如剔牙或外伤也会引起牙齿形状的改变。
2.牙龈
牙龈为包绕在牙齿颈部的一层肉质结构,正常牙龈应是粉红色,质地坚韧,且与牙颈部紧密结合。
(1)牙龈水肿 多见于慢性牙周炎。
(2)牙龈边缘出血 常为口腔内局部因素引起,如牙结石等,也可由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如坏血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出血性疾病。
(3)牙龈如经挤压后有脓液溢出 见于慢性牙周炎、牙龈瘘管等。
(4)牙龈如出现蓝灰色点线 称为铅线,是铅中毒的特征。在铋、汞、砷等中毒时也会有类似黑褐色点线状色素沉着。
中医学在望齿龈观病方面,也有许多观点。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手足阳明经络连系于齿龈,所以,通过望齿龈可测知肾与胃肠的病变。
①牙齿白而有光泽,是津液内充的表现。
②牙齿干燥像岩石一样,是胃热炽盛的表现。
③牙齿干燥像白骨一样,多为肾阴枯竭的表现。
④牙齿松动且稀疏,齿根外露,多属肾虚。
⑥牙龈颜色红而润泽,是气血内充的表现。
⑦牙龈颜色淡白,多属血虚不能荣于机体。
⑨牙龈微红、微肿,但不疼或兼有齿缝出血,多为肾阴不足,虚火上旺的表现。
⑩牙龈颜色淡白而不肿不痛,齿缝出血者,多为脾虚不能统摄血液的缘故。
情险恶,牙齿迅速脱落,称为“走马牙疳”。

- 牙齿和牙龈《常见病自测》
- 牙齿感觉过敏症《口腔科学》
- 牙齿黄黑《圣济总录》
- 牙齿风龋秘方《华佗神方》
- 牙齿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牙齿风龋方三首《外台秘要》
- 牙齿口舌总括《医宗金鉴》
- 牙齿风疳《中医词典》
- 牙齿口舌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 牙齿动摇《中医词典》
- 牙齿历蠹《圣济总录》
- 牙齿动摇《圣济总录》
- 牙齿历蠹《中医词典》
- 牙齿虫候《诸病源候论》
- 牙齿历蠹候《诸病源候论》
- 牙齿虫《中医词典》
- 牙齿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牙齿草《滇南本草》
- 牙齿门主方《疡医大全》
- 牙齿部分缺失的镶复《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牙齿门主论《疡医大全》
- 牙齿部《外科大成》
- 牙齿全部缺失的镶复《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牙齿不生《奇效简便良方》
- 牙齿日长《奇效简便良方》
- 牙齿不生《圣济总录》
- 牙齿日长《奇方类编》
- 牙齿病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牙齿食酸味多作酸《奇效简便良方》
- 牙齿《本草撮要》
- 牙齿损伤《急诊医学》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