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痰量变化辨病
正常人一般不咯痰或仅有少量的痰,起到净化呼吸道的作用。当痰量增多时,一种情况可由呼吸道受刺激,如吸烟或空气污浊引起。另外,可见于一些呼吸道疾病,如肺部慢性炎证,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通过痰量的变化,还可以了解病情情况。如痰量由多变少,提示病情好转;如痰量由少变多,多提示病情在进展,或病情性质改变。

- 痰量变化辨病《常见病自测》
- 痰疬《中医词典》
- 痰淋《中医词典》
- 痰类《医学入门》
- 痰瘤《中医词典》
- 痰咳《中医词典》
- 痰瘤《丁甘仁医案》
- 痰咳《中医名词词典》
- 痰论《医贯》
- 痰厥头痛方八首《外台秘要》
- 痰论《叶选医衡》
- 痰厥头痛《金匮翼》
- 痰瘰《中医名词词典》
- 痰厥头痛《中医词典》
- 痰门《医方考》
- 痰厥秘方《华佗神方》
- 痰门《寿世青编》
- 痰厥《保幼新编》
- 痰门(附痰饮)《丹台玉案》
- 痰厥《奇效简便良方》
- 痰门方(计方二条)《脉症治方》
- 痰厥《明医指掌》
- 痰蒙心包《中医词典》
- 痰厥《儒门事亲》
- 痰迷《中医词典》
- 痰厥《凌临灵方》
- 痰迷《厘正按摩要术》
- 痰厥《中医词典》
- 痰迷心窍《中医词典》
- 痰结胸《中医词典》
- 痰迷心窍《凌临灵方》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