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位辨病
体位是指身体在卧位时所处的状态,观察体位的变化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一些线索。
1.自动体位
指身体活动自如,不受任何限制,见于正常人或者某些轻病或疾病早期。
2.被动体位
指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处于一种固定而不适的状态。常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
3.强迫体位
指病人为了减轻痛苦而被迫无奈采取的某种体位,主要有下列八种。
(1)强迫坐位 也称端坐呼吸,这种体位易于呼吸,且由于下肢位置低于心脏,使血液回流心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多见于严重心衰病人以及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2)强迫俯卧位 这种体位可以减轻腰背部肌肉的紧张程度,常见于脊柱炎,脊柱外伤等病人。
(3)强迫侧卧位 见于患一侧胸膜炎和一侧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因为这样能减轻痛苦,并可使健侧的呼吸肌及肺部代偿性地呼吸以减轻呼吸困难。
(4)强迫仰卧位 病人仰卧,双腿蜷曲,这样能减轻腹肌紧张度,减轻疼痛,见于某些因腹部疾患如腹膜炎造成的疼痛。
(5)强迫停立位 多出现于步行时突然立刻站立,并手捂心前区,稍后继续前行。大多数是因为心绞痛发作而致,再严重甚至昏倒或猝死,如你也有类似发作,需即时去医院检查,并随身携带必备药物以备急需时用。
(6)强迫蹲位 患者在活动中,由于感到心悸或呼吸困难,而采取蹲踞位或膝胸位来缓解症状,常见于发绀型先天心脏病。
(7)角弓反张位 这是由于颈部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胸腹部向前凸,背过度伸张,躯干呈击弓一样的形状。最多见于破伤风症和小儿脑膜炎。

- 体位辨病《常见病自测》
- 体位、姿势与步态《物理诊断学》
- 体温《物理诊断学》
- 体位《中医词典》
- 体温《生理学》
- 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胸外科学》
- 体温《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体外排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基础护理学》
- 体痛续法《医学纲目》
- 体温、脉搏记录法《基础护理学》
- 体痛《伤寒指掌》
- 体温单《病历书写规范》
-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浅析《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体温单《基础护理学》
-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浅析《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体温单的使用《基础护理学》
- 体如水晶《中医词典》
- 体温单上各项目的记录法《基础护理学》
- 体热平衡《生理学》
- 体温的正常变动《生理学》
- 体强《周慎斋遗书》
- 体温过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体气门主论《疡医大全》
- 体温计的检查方法《基础护理学》
- 体气门主方《疡医大全》
- 体温计的清洁与消毒《基础护理学》
- 体气方《急救广生集》
- 体温上升期《病理生理学》
- 体气《外科正宗》
- 体温上升期分型辨病《常见病自测》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