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尿量异常辨病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正常人的尿量,但尿量的多少的生理变化还和饮入液体量,包括水、饮料、食物等有关。如果喝水多,则尿量会多,甚至十几分钟就会有一次;如果饮水少,尿量就相应较少。另外还和环境有关,如天气炎热,出汗多,则尿就少,天气冷则尿会多一些。这些都是正常人体的调节功能。
我们下面要谈的尿量异常,是对在排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后出现的尿量多和尿量少而言的。
1.尿量多
如果人在一天24小时内,尿量超过了2500ml,就可以称为多尿。可见于下面几种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有糖尿病,伴有口渴,饮水多,身体消瘦,吃的多,即“三多一少”的表现。昼夜的尿量可达3500~4000ml,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血中糖份含量增多,体内的代谢失调而导致的。是常见病之一,初期表现多为尿量增多。糖尿病如不加以治疗,任其发展的话,不但治疗困难,最重要的是还会引起心血管系统,肾脏,眼睛,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病变。由于血糖增多,使得许多细菌容易在体内生存,引起许多感染情况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好发于中老年人,所以应引起注意。
(1)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病变而引起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尿量增多,而且非常地多,一天的尿量最多可达5000~10000ml以上,就像水坝崩溃一样,所以形象地比喻为尿崩。这时的尿多为忍耐不住地不停地排出,如果不立即阻止,会引起人体严重脱水,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在内分泌系统疾病中,除上述两种疾病引起多尿以外,其他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也可表现为尿量增多。
(2)肾脏疾病 由于尿是由肾脏产生的,所以当肾脏出现疾病时,也会引起尿量增多。常见的有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另外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肾病,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高血钙性肾病也能引起尿多。
前面说了多尿的一些情况,说到多尿,不能不提一下夜尿多的问题。正常人白天尿量占当天尿量的2/3以上,如果夜里尿量比白天还多,表现为次数多于白天,这就可称为夜尿多。
生理性的夜尿增多可由下列原因引起,比如临睡前喝水多,吃水果等含水较多的食物等。另外,老年人也会出现夜尿增多,这是由于年纪大的原因,肾脏出现一些退行性的病变,导致了这些变化。中医学认为是由于年老肾气不足的原因。
病理性的夜尿增多,可见于下面一些疾病。
心功能不全 由于夜里时,病人相对白天活动量减少,因而肾脏的灌流量较白天为多,产尿相对较多,因而排尿量也比白天多。
肾脏疾病 是由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多,加之一些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而引起。
2.尿量少
这是对人在一天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量少于400ml而言。出现少尿时,多有其他许多较严重的症状,常见病主要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休克、严重脱水、心衰、肾动脉栓塞、肾脏肿瘤、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如果发现自己一天中尿少而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有意识地多饮些水,使尿量增多一些,这样做不但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有利于通过尿液冲洗尿路,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以上说了尿量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但大家也不要因偶然出现的多尿或少尿而过分担心。但是那些持续出现的异常,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许多疾病的最早期表现,往往就是尿量的改变。

- 尿量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尿量《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尿瘘《妇产科学》
- 尿来《中医词典》
- 尿瘘、粪瘘、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尿来《中医词典》
- 尿路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孔《中医词典》
- 尿路感染《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尿孔《中医词典》
- 尿路感染《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尿精《中医词典》
- 尿路感染《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尿精《中医词典》
- 尿路感染合并肺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尿结石《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尿路梗阻《急诊医学》
- 尿结晶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尿路梗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激酶《药理学》
- 尿路梗阻与肾积水《放射诊断学》
- 尿混浊《泌尿外科学》
- 尿路结石《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灰疮《幼幼新书》
- 尿路结石症的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
- 尿红细胞(12小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尿路外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尿管型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尿门无孔《中医词典》
- 尿毒症毒性物质的作用《病理生理学》
- 尿门无孔《中医词典》
《常见病自测》
- 主编:张勤、胡宏宇、吴翥镗
- 前言
- 第一章 常见症状辨病
- 第二章 神色形态辨病
- 第一节 望神辨病
- 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 第三节 发育和营养状态辨病
- 第四节 体位和姿态辨病
- 第三章 观察机体局部辨病
- 第一节 皮肤
- 第二节 毛发辨病
- 第三节 头颅辨病
- 第四节 眉毛辨病
- 第五节 眼睛辨病
- 第六节 鼻
- 第七节 口腔
- 第八节 颈部辨病
- 第九节 胸廓形态辨病
- 第十节 脉搏辨病
- 第十一节 腹部辨病
- 第十二节 脊柱辨病
- 第十三节 四肢形态辨病
- 第四章 观察分泌物排泄物辨病
- 第五章 饮食起居辨病
- 第六章 妇科疾病自测
- 第一节 月经和白带辨病
- 第二节 乳房辨病
- 第三节 非经期阴道出血和腹痛辨病
- 第七章 儿童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