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膳食营养成分计算
在当前开展临床营养和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时,多以个体为对象。对于个体的膳食调查或集体的膳食调查,不论那一种方式,所得的原始数据是大量的,将各种原始数据先演算成每人每日(或每餐)各种食品的摄入量,然后需逐一查阅食物成分表,分别计算出各营养素和热能摄入量,有时为了特殊需要还要计算出必需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或某些微量元素的摄入量。这样,用手工或计算器完成上述计算既费时间又容易出错。在治疗饮食食谱制订过程中,对于一位技术熟练的营养师,在数据处理及计算上也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这些大量的繁重的计算任务,如能借助于微型计算机,则可以使该项工作迅速正确地完成,并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
膳食营养成分计算可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沈杰等用计算机Basic语言编制了一套程序,其功能可根据调查所得原始资料如食品名称,消耗和人数上计算出每人每日各营养素的摄入量、能量来源和膳食构成比等数据资料。该程序已在Apple-Ⅱ和Intercolor-3021两种微型计算机上投入使用,其速度比用计算器提高30倍以上。兹将该程序应用情况简述于后,以供参考。
(1)功能该程序在磁盘上存贮了《食物成分表》中的241种常用食物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等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胆固醇、脂肪酸的含量以及24种人员营养成分供给量标准等数据,计算时就依照这些数据得出结果。
若用户的食物中有上述241种以外的食品,相应的营养成分可在程序运行时从计算机键盘上输入。输出结果为7张打印的表格(其中表1见表42-7),计算50种食品约需8min时间。
(2)食物分类表清单(使用时提供给用户)食物分类基本按照《食物成分表》,对个别品种加以合并、成为下列十七类:
A类: 粮谷类及其制品 | B类: 干豆类及其制品 |
C类: 鲜豆类 | D类: 根茎类 |
E类: 叶菜类 | F类: 瓜茄类 |
G类: 咸菜类 | H类: 菌藻类 |
I类: 鲜果及干果类 | J类: 硬果类 |
K类: 畜肉及其制品 | L类: 乳及乳制品 |
M类: 禽肉类 | N类: 蛋及蛋制品 |
O类; 鱼类 | P类: 软体动物类和虾类 |
Q类: 调味品及其它 |
每一类中又分若干种,以序号编排。如A类中A1:籼米,A2:粳米等。
(3)数据的安排与准备
①随机文件数据:程序使用了四个放在磁盘上的随机文件。它们是:DATA1——一般营养成分表,DATA2——氨基酸含量表,DATA3——脂肪酸,胆固醇含量表,DATA4——24种人员营养素供给量表。程序均以软盘形式加以保存和应用。
每一种食品的相应营养成份又成为一个记录。因此,程序运行时以文件名字和记录号存取相应食品的数据。
②程序中DATA语句输入的数据;调查数据的预处理分为两类:
第一类:集体食堂调查所得各餐用膳人数及各类食品每餐摄入量。且将用膳人数处理成不同劳动强度的人日数。
第二类:个体询问法或记录法,以频度和估量的方法获得各类食品每年、每月、每周或每日的摄入量。
例如第二类预处理包括:A.输入重量单位选用g还是斤;B.所要计算的个体数;C.食物的重量是净重还是毛重;D.计算内容的选择(一般营养素、氨基酸、脂肪酸等的选择);E.计算对象所属劳动强度的编号。以上数据在程序运行中,以人机对话形式,经计算机屏幕提示,作为控制参数,由键盘输入(附运算示意图)。
(4)运算示意图
膳食营养成分运算示意图说明:
①膳食调查原始资料。每人每日餐摄入食物的名称,数量(斤或g,毛重或净重),或集体单位进食人数和性别比例和劳动强度分级。
②营养素。在计算程序运行中可任意选择。按用户的需求进行运算。包括一般营养成分(食物成分表中所列)、必需氨基酸、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钾、钠、氯、镁以及微量元素等。
③各种病人的特殊营养素供给要求,主要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病人及不同肿瘤患者等的营养要求。
④特殊人群的营养素供给要求,主要指各类运动员,舞蹈演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群及老年人等
对于已经编制好的程序附有应用说明者,用户可根据该程序的说明和操作步骤,只需短期操作训练,即能运用自如。
输出结果(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下列若干表格);
表42-7——一般营养素摄入量以及占供给标准的比例。
表42-8——氨基酸摄入量。
表42-9——脂肪酸胆固醇摄入量。
表42-10——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表42-11——脂肪的食物来源。
表42-12——三大营养素所供热能及热能的三餐分本。
表42-7 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及与供给量标准比较
蛋白质(g) | 脂肪(g) | 糖(g) | 热量(KJ) | 粗纤维(g) | 钙(mg) | 磷(mg) | 铁(mg) | 视黄醇当量(mg) | 硫胺素(mg) | 核黄素(mg) | 尼克酸(mg) | 抗坏血酸(mg) | |
摄入量 | 36.9 | 36.7 | 228.6 | 1393 | 2.3 | 648 | 742 | 20 | 840 | 0.75 | 0.82 | 10 | 165 |
供给量标准 | 65 | 2200 | 600 | 15 | 1000 | 1.1 | 1.1 | 11 | 60 | ||||
与供给量标准 | 56.8 | 63.3 | 108 | 134.4 | 84.0 | 68.6 | 74.9 | 94.4 | 275 | ||||
比较(%) |
表42-13——膳食构成。
按个体资料计算程序的上述资料从键盘上输入,劳动强度按女性轻体力劳动;鉴于资料未分餐次,其一天的营养素总摄入量结果,可见表42-7~42-12。
表42-8 每人每日必需氨基酸摄入量(mg)
缬氨酸 | 亮氨酸 | 异亮氨酸 | 苏氨酸 | 苯丙氨酸 | 色氨酸 | 甲硫氨酸 | 赖氨酸 | 酪氨酸 | 胱氨酸 | 组氨酸 | |
摄入量 | 1771.6 | 2690.1 | 1176.6 | 1310.9 | 1365.8 | 447.7 | 710.3 | 1762.1 | 280.4 | 522.5 | 539.2 |
表42-9 每人每日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量
胆固醇(mg) | 饱和脂肪酸(g) | 不饱和脂肪酸(g) |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亚油酸 | |||
摄入量 | 99.9 | 11.8 | 11.6 | 7.9 | 6.4 |
表42-10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 | 豆类及其制品 | 其他食品 | |
重量(g) | 16.49 | 0.15 | 20.25 |
比例(%) | 44.7 | 0.41 | 54.89 |
表42-11 能量来源
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物 | |
热能(KJ) | 147.6 | 330.7 | 914.5 |
比例(%) | 10.6 | 23.7 | 65.66 |
建议比例(%) | 10~14 | <30 | 60~70 |
表42-12 脂肪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 | 植物性食物 | |
重量(g) | 25.45 | 11.29 |
比例(%) | 69.27 | 30.72 |
表42-13 膳食构成比例(%)
摄入量 | 粮谷类及其制品 | 豆类及其制品 | 肉类及其制品 | 鱼、水产品及其制品 | 禽蛋类及其制品 | 蔬菜类 | 其他食品 |
重量(g) | 250 | 2.86 | 56.1 | 0 | 0 | 270 | 243 |
比例(%) | 30.4 | 0.35 | 6.8 | 0 | 0 | 32.9 | 29.6 |
(5)举例某老年妇女一天各种食品的摄入量记录如下:
食品名称 | 编号 | 重量(g) | 食品名称 | 编号 | 重量(g) | 食品名称 | 编号 | 重量(g) |
籼米 | A1 | 200 | 牛奶 | L2 | 225 | 猪肝 | K3 | 10 |
面粉 | A4 | 50 | 肥肉 | K2 | 2.80 | 素油 | Q2 | 8.0 |
食糖 | Q12 | 10 | 精肉 | K3 | 40 | 猪肉 | K1 | 3.33 |
嫩豆腐 | B6 | 2.86 | 青菜 | E2 | 220 | 马铃薯 | D2 | 25 |
苹果 | I6 | 25 |

- 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膳食营养成分计算《临床营养学》
- 用丸散药例《汤液本草》
- 用香散药《景岳全书》
- 用途相似的药名《医院药学》
- 用香药调治论《外科精要》
- 用途或适应证《外科学总论》
- 用续命汤辨《女科经纶》
- 用途不同的相似药名《医院药学》
- 用药《慎疾刍言》
- 用汤时宜秘旨歌《幼科推拿秘书》
- 用药《张氏医通》
- 用水法《伤寒括要》
- 用药《类证治裁》
- 用热远热从乎中治《卫生宝鉴》
- 用药《冷庐医话》
- 用片脑得效后宜少用勿用论《审视瑶函》
- 用药必效《痧胀玉衡》
- 用量《中药学》
- 用药弊端说《医法圆通》
- 用力及时《医述》
- 用药不论多少《友渔斋医话》
- 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用药不效《痧胀玉衡》
- 用聚合酶链反应标记高活性DNA探针《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用药处方《千金翼方》
- 用降药条宜审《医门补要》
- 用药传心赋《医学传心录》
- 用夹法《银海精微》
- 用药大法《松峰说疫》
- 用夹法《中医词典》
- 用药大法《痧胀玉衡》
《临床营养学》
- 第一篇 营养概论
- 1 热能
- 2 蛋白质
- 3 脂类
- 4 碳水化物
- 5 维生素
- 5.1 前言
- 5.2 维生素A
- 5.3 维生素D
- 5.4 维生素E
- 5.5 维生素K
- 5.6 维生素B1
- 5.7 维生素B2
- 5.8 尼克酸
- 5.9 维生素B6
- 5.10 叶酸
- 5.11 维生素B12
- 5.12 维生素C
- 5.13 泛酸与生物素
- 参考文献
- 6 无机盐(常量元素)
- 7 微量元素
- 8 健康人营养
- 第二篇 营养缺乏病
- 9 引言
- 1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11 维生素A缺乏病
- 11.1 病因学
- 11.2 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理与缺乏症状
- 11.3 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
- 11.4 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
- 11.5 治疗
- 11.6 维生素A过多或中毒
- 11.7 维生素A与肿瘤的关系
- 11.8 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
- 11.9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12 维生素B1缺乏病
- 13 维生素B2缺乏病
- 14 癞皮病
- 15 维生素C缺乏病
- 16 维生素D缺乏病
- 17 营养性贫血
- 18 锌缺乏
- 19 碘缺乏病与碘过多病
- 19.1 前言
- 19.2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历史与流行病学
- 19.3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19.4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临床与诊断
- 19.5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
- 19.6 结语
- 19.7 碘过多病
- 19.8 高碘甲状腺肿的主要临床表现
- 19.9 高碘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 19.10 高碘甲状腺肿的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20 缺硒与克山病
- 20.1 引言
- 20.2 克山病和低硒间的关系
- 20.3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硒的关系
- 20.4 克山病的病因
- 20.5 克山病的病理改变
- 20.6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
- 20.7 克山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20.8 克山病的治疗
- 20.9 克山病的预防
- 参考文献
- 21 必需脂肪酸缺乏病
- 第三篇 疾病与营养
- 22 引言
- 23 肥胖
- 24 糖尿病
- 25 痛风
- 26 胃肠道疾病
- 27 肝胆系统疾病
- 27.1 营养性肝脏疾病的原因
- 27.2 病毒性肝炎
- 27.3 脂肪肝
- 27.4 肝硬变(肝硬化)
- 27.5 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肝昏迷)
- 27.6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
- 27.7 胆系结石和感染(胆石症与胆囊炎)
- 参考文献
- 28 心血管疾病
- 29 肾脏疾病
- 30 营养与遗传
- 31 营养与癌瘤
- 32 营养与感染和免疫
- 33 营养与烧伤
- 34 食物与过敏
- 35 营养与口腔疾病
- 36 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
- 第四篇 特殊饮食与营养
- 37 外科创伤与营养
- 38 胃肠外营养
- 38.1 前言
- 38.2 影响营养的代谢因素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8.4 胃肠外营养的种类
- 38.5 胃肠外营养的指征
- 38.6 静脉用营养制剂
- 38.7 营养素的需要量
- 38.8 胃肠外营养的实施
- 38.9 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 38.10 胃肠外营养的监测
- 38.11 胃肠外营养的组织和护理
- 33.1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9 要素膳
- 39.1 前言
- 39.2 要素膳的分类
- 39.3 要素膳的组成
- 39.4 要素膳的氮源
- 39.5 要素膳的性质
- 39.6 要素膳的生理
- 39.7 要素膳的适应证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9.9 使用方法
- 39.10 要素膳的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40 临床检查用饮食
- 40.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 40.2 甲状旁腺的功能检查
- 40.3 检查肾脏功能的试验饮食
- 40.4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饮食
- 40.5 检查小肠功能的粪脂测定试验饮食
- 40.6 检查先天性非溶血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型的低热量试
- 40.7 隐血试验饮食
- 40.8 胆囊造影饮食
- 参考文献
- 41 特殊条件下的营养
- 41.1 电离辐射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2 高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3 低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4 有害物质与营养素的关系
- 41.5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6 救生条件下的营养保证
- 41.7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2 膳食调查
- 附录: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