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
克山病是一种慢性过程的心肌病,临床上根据心功能的代偿状态分为四型。20.6.1急型克山病多见于北方病区,寒冷季节高发。主要表现为急性心源性休克及严重的心律紊乱。体力负荷或精神刺激可成为诱发因素。起病骤,主诉头昏,心难受,胸闷,腹痛,恶心及频繁呕吐。患 者面色晦暗,皮肤湿冷,呼吸肤浅,体温偏低,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血压低,脉压小。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减弱。室性早搏频数,常呈二联律、三联律及阵发性心动过速。重者可有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纤颤 。心电图检查 的主要发现是ST段移位,常呈上向性或下向性单向曲线长春偏 移的幅度常与心源性休克的程度平行。QT间期延长及房室传导阻滞亦属常见,但很少发现有异常Q波。心电图异常可以随殶情好转而恢复。X线检查可见心脏向两侧扩大,横径下移,搏动减弱。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10,000~20,000/mm3之间。血清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活力均明显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心蠄损伤的程度成平行关系。
急型克山病往往因严重休克和心律紊乱造成死亡。如救治及时,处理得当,约三分之二的病例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20.6.2 亚急型克山病
主要见于儿童,发病数远多于急型及慢型病例。发病高峰北方在冬春季,南方在夏秋季,起病稍缓慢,主要表现有倦怠、微热、气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及阵发性持续性腹痛。查体见患儿面色灰暗,眼睑浮肿,呼吸肤浅、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界轻度或中度扩大,心率快,全心音或第一心音低钝,常闻舒张期奔马律。肝肿大,有压痛,下肢可有凹性水肿。心电图多哪现ST段移位及T波改变,以V 及V 导联较多见。X线见心脏常成球形增大,心底部增宽,搏动减弱。血液化学改变与急型病人的趋势一致,但程度可难较弱。
亚急型克山病不似急型凶险,如能早期 发现及时治疗,相当多的病例可以在三个内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病症状出现后,心功能迅速恶化,心脏明显扩大,短期内发生急性全心衰竭。这种病例一般预后不良。
20.6.3 慢型克山病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发展而成,也可由其他型克山病转化而来。主诉为劳累后气急、无力、浮肿、尿少等。查体见患者呈慢性病容,双颊暗红,颈静脉怒张。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左侧可达左腋前线,右侧可达胸骨旁线。儿童病例可见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点弥散。听诊第一心音减弱,常 可闻到舒张期奔马律。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心房纤颤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肝脏中度或重度肿大,可有全身凹性浮肿及腹水。心电图可检出束枝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及心房纤颤等 改变。X线检查可见心脏重度增大。白细胞计数政党约半数病人血沉加快。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活力增高,其水平常与心力衰竭的程度相平行。
慢型克山病人往往症状 不很明显,但心脏却已重度扩大,稍加负荷功能很易衰竭。
20.6.4 潜在型克山病
多数为自然发生,少数为由其他型好转而来。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心脏不增大或轻微增跑龙套,或可查到室性早搏。儿童病例多伴有肝脏肿大。心电图检查 ,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最为常 见,甚至是某些病例的仅有阳性发现。

-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临床营养学》
- 克山病的病因《临床营养学》
-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硒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克山病的病理改变《临床营养学》
- 克山病的预防《临床营养学》
- 克山病《心脏病学》
- 克山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营养学》
- 克山病《病理学》
- 克山病的治疗《临床营养学》
- 克罗恩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克山病和低硒间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克隆清除《医学免疫学》
- 克汀病《百病自测》
- 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克效饼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克隆基因的表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克雅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克隆不应答《医学免疫学》
- 刻《千金宝要》序《千金宝要》
- 克隆病(肉芽肿性小肠结肠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刻欢丹《重楼玉钥》
- 克隆病 《消化病学》
- 刻欢丸《外科全生集》
- 克雷氏骨折《百病自测》
- 刻脉症治方小言《脉症治方》
- 克雷伯氏菌感染的治疗《医学微生物学》
- 刻脉症治方序《脉症治方》
- 克雷伯氏菌《医学微生物学》
- 刻孙真人眼科秘诀序《眼科秘诀》
- 克雷白杆菌肺炎《呼吸病学》
- 刻陶节《伤寒六书》序《伤寒六书》
《临床营养学》
- 第一篇 营养概论
- 1 热能
- 2 蛋白质
- 3 脂类
- 4 碳水化物
- 5 维生素
- 5.1 前言
- 5.2 维生素A
- 5.3 维生素D
- 5.4 维生素E
- 5.5 维生素K
- 5.6 维生素B1
- 5.7 维生素B2
- 5.8 尼克酸
- 5.9 维生素B6
- 5.10 叶酸
- 5.11 维生素B12
- 5.12 维生素C
- 5.13 泛酸与生物素
- 参考文献
- 6 无机盐(常量元素)
- 7 微量元素
- 8 健康人营养
- 第二篇 营养缺乏病
- 9 引言
- 1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11 维生素A缺乏病
- 11.1 病因学
- 11.2 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理与缺乏症状
- 11.3 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
- 11.4 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
- 11.5 治疗
- 11.6 维生素A过多或中毒
- 11.7 维生素A与肿瘤的关系
- 11.8 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
- 11.9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12 维生素B1缺乏病
- 13 维生素B2缺乏病
- 14 癞皮病
- 15 维生素C缺乏病
- 16 维生素D缺乏病
- 17 营养性贫血
- 18 锌缺乏
- 19 碘缺乏病与碘过多病
- 19.1 前言
- 19.2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历史与流行病学
- 19.3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19.4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临床与诊断
- 19.5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
- 19.6 结语
- 19.7 碘过多病
- 19.8 高碘甲状腺肿的主要临床表现
- 19.9 高碘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 19.10 高碘甲状腺肿的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20 缺硒与克山病
- 20.1 引言
- 20.2 克山病和低硒间的关系
- 20.3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硒的关系
- 20.4 克山病的病因
- 20.5 克山病的病理改变
- 20.6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
- 20.7 克山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20.8 克山病的治疗
- 20.9 克山病的预防
- 参考文献
- 21 必需脂肪酸缺乏病
- 第三篇 疾病与营养
- 22 引言
- 23 肥胖
- 24 糖尿病
- 25 痛风
- 26 胃肠道疾病
- 27 肝胆系统疾病
- 27.1 营养性肝脏疾病的原因
- 27.2 病毒性肝炎
- 27.3 脂肪肝
- 27.4 肝硬变(肝硬化)
- 27.5 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肝昏迷)
- 27.6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
- 27.7 胆系结石和感染(胆石症与胆囊炎)
- 参考文献
- 28 心血管疾病
- 29 肾脏疾病
- 30 营养与遗传
- 31 营养与癌瘤
- 32 营养与感染和免疫
- 33 营养与烧伤
- 34 食物与过敏
- 35 营养与口腔疾病
- 36 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
- 第四篇 特殊饮食与营养
- 37 外科创伤与营养
- 38 胃肠外营养
- 38.1 前言
- 38.2 影响营养的代谢因素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8.4 胃肠外营养的种类
- 38.5 胃肠外营养的指征
- 38.6 静脉用营养制剂
- 38.7 营养素的需要量
- 38.8 胃肠外营养的实施
- 38.9 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 38.10 胃肠外营养的监测
- 38.11 胃肠外营养的组织和护理
- 33.1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9 要素膳
- 39.1 前言
- 39.2 要素膳的分类
- 39.3 要素膳的组成
- 39.4 要素膳的氮源
- 39.5 要素膳的性质
- 39.6 要素膳的生理
- 39.7 要素膳的适应证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9.9 使用方法
- 39.10 要素膳的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40 临床检查用饮食
- 40.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 40.2 甲状旁腺的功能检查
- 40.3 检查肾脏功能的试验饮食
- 40.4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饮食
- 40.5 检查小肠功能的粪脂测定试验饮食
- 40.6 检查先天性非溶血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型的低热量试
- 40.7 隐血试验饮食
- 40.8 胆囊造影饮食
- 参考文献
- 41 特殊条件下的营养
- 41.1 电离辐射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2 高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3 低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4 有害物质与营养素的关系
- 41.5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6 救生条件下的营养保证
- 41.7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2 膳食调查
- 附录: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