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前驱症状,如疲劳乏力、一般工作能力减退、记忆力差和失眠等。如不及时治疗,早可出现下列典型症状:皮肤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和抑郁或疾呆(depression or dementia)。由于此三系统症状英文名词的开头字母均为“D”字,故又称为三“D”症状。这对医学生很有用,因其便于记忆,但在事实上,轻症患者不一定都有腹泻和痴呆。
(1)皮肤 典型的皮肤炎常是对称出现于肢体暴露的部位,以手背、腕、前臂、面部、颈部、足背、踝部最为常见,其次为肢体受磨擦的部位,如肘部、膝盖等处。患部皮肤发红与发痒,尤如日晒斑,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急性患者可伴有疱疹和皮肤破裂,出现渗出性创面,容易导致继发性感染。病情好转以后,大块脱皮而遗留棕黑色色素沉着。慢性病例的皮肤呈粗糙、增厚、干燥、脱屑现象,色素沉着更深。
(2)消化系统 患者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前区烧灼感等症状,带有腹泻,但并非一定安生,而慢性病例有时反而有便秘。胃肠症状可因患有肠寄生虫病而加剧。由于非感染性炎症引起胃肠粘膜萎缩,常有腹泻,次数多,大便呈水样,量多而有恶臭,常有慢性胃炎的发生。口腔粘膜红肿常伴有溃疡,可引起疼痛和进食不咽困难。慢性病例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干燥呈“牛肉”样。经常伴有核黄素缺乏的口角炎和唇炎。
(3)神经系统在轻症患者可有全身乏力、烦躁、抑郁、健忘及失眠等表现。在重症患者则有谵妄、狂燥、幻视纪听、神志不清、甚至痴呆。因此,国外常当作精神病人面受治。在慢性病例常有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如四肢麻木、烧灼感、震动觉和位觉消失,以及感觉异常等表现,。由于位觉消失可导致共济失调。痛苦挛状态和腱反向增强表明锥体束受累合并脊髓后侧柱变性,可能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有时也可发生足下垂和腱反射障碍,这表明周围神经受损。但本病与脚气病有所不同,本病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在而脚气病则以周围神经为主。然而本病常与脚气病、核黄素缺乏病和其它营养缺乏病时存在。

- 临床表现《临床营养学》
- 临床《临床营养学》
- 临床表现《临床营养学》
- 临产坐草法《女科证治准绳》
- 临床表现《临床营养学》
- 临产坐草法《证治准绳·女科》
- 临床表现《急诊医学》
- 临产坐草法《医学纲目》
- 临床表现《预防医学》
- 临产治要《类证治裁》
- 临床表现《预防医学》
- 临产之处置《儿科要略》
- 临床表现《预防医学》
- 临产斟酌《女科精要》
- 临床表现《核、化学武器损伤》
- 临产斟酌《冯氏锦囊秘录》
- 临床表现《医学微生物学》
- 临产晕绝不省人事《奇效简便良方》
- 临床表现《医学微生物学》
- 临产晕绝《中医词典》
- 临床表现《传染病》
- 临产预备必用之药《女科经纶》
- 临床表现《传染病》
- 临产宜正卧《竹林女科证治》
- 临床表现《传染病》
- 临产宜饮食《竹林女科证治》
- 临床表现《传染病》
- 临产血晕《竹林女科证治》
- 临床表现《传染病》
- 临产血晕《中医词典》
- 临床表现《传染病》
《临床营养学》
- 第一篇 营养概论
- 1 热能
- 2 蛋白质
- 3 脂类
- 4 碳水化物
- 5 维生素
- 5.1 前言
- 5.2 维生素A
- 5.3 维生素D
- 5.4 维生素E
- 5.5 维生素K
- 5.6 维生素B1
- 5.7 维生素B2
- 5.8 尼克酸
- 5.9 维生素B6
- 5.10 叶酸
- 5.11 维生素B12
- 5.12 维生素C
- 5.13 泛酸与生物素
- 参考文献
- 6 无机盐(常量元素)
- 7 微量元素
- 8 健康人营养
- 第二篇 营养缺乏病
- 9 引言
- 1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11 维生素A缺乏病
- 11.1 病因学
- 11.2 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理与缺乏症状
- 11.3 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
- 11.4 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
- 11.5 治疗
- 11.6 维生素A过多或中毒
- 11.7 维生素A与肿瘤的关系
- 11.8 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
- 11.9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12 维生素B1缺乏病
- 13 维生素B2缺乏病
- 14 癞皮病
- 15 维生素C缺乏病
- 16 维生素D缺乏病
- 17 营养性贫血
- 18 锌缺乏
- 19 碘缺乏病与碘过多病
- 19.1 前言
- 19.2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历史与流行病学
- 19.3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19.4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临床与诊断
- 19.5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
- 19.6 结语
- 19.7 碘过多病
- 19.8 高碘甲状腺肿的主要临床表现
- 19.9 高碘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 19.10 高碘甲状腺肿的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20 缺硒与克山病
- 20.1 引言
- 20.2 克山病和低硒间的关系
- 20.3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硒的关系
- 20.4 克山病的病因
- 20.5 克山病的病理改变
- 20.6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
- 20.7 克山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20.8 克山病的治疗
- 20.9 克山病的预防
- 参考文献
- 21 必需脂肪酸缺乏病
- 第三篇 疾病与营养
- 22 引言
- 23 肥胖
- 24 糖尿病
- 25 痛风
- 26 胃肠道疾病
- 27 肝胆系统疾病
- 27.1 营养性肝脏疾病的原因
- 27.2 病毒性肝炎
- 27.3 脂肪肝
- 27.4 肝硬变(肝硬化)
- 27.5 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肝昏迷)
- 27.6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
- 27.7 胆系结石和感染(胆石症与胆囊炎)
- 参考文献
- 28 心血管疾病
- 29 肾脏疾病
- 30 营养与遗传
- 31 营养与癌瘤
- 32 营养与感染和免疫
- 33 营养与烧伤
- 34 食物与过敏
- 35 营养与口腔疾病
- 36 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
- 第四篇 特殊饮食与营养
- 37 外科创伤与营养
- 38 胃肠外营养
- 38.1 前言
- 38.2 影响营养的代谢因素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8.4 胃肠外营养的种类
- 38.5 胃肠外营养的指征
- 38.6 静脉用营养制剂
- 38.7 营养素的需要量
- 38.8 胃肠外营养的实施
- 38.9 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 38.10 胃肠外营养的监测
- 38.11 胃肠外营养的组织和护理
- 33.1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9 要素膳
- 39.1 前言
- 39.2 要素膳的分类
- 39.3 要素膳的组成
- 39.4 要素膳的氮源
- 39.5 要素膳的性质
- 39.6 要素膳的生理
- 39.7 要素膳的适应证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9.9 使用方法
- 39.10 要素膳的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40 临床检查用饮食
- 40.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 40.2 甲状旁腺的功能检查
- 40.3 检查肾脏功能的试验饮食
- 40.4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饮食
- 40.5 检查小肠功能的粪脂测定试验饮食
- 40.6 检查先天性非溶血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型的低热量试
- 40.7 隐血试验饮食
- 40.8 胆囊造影饮食
- 参考文献
- 41 特殊条件下的营养
- 41.1 电离辐射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2 高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3 低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4 有害物质与营养素的关系
- 41.5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6 救生条件下的营养保证
- 41.7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2 膳食调查
- 附录: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