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
有些药物能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与利用,因而会加重维生素A缺乏。泻剂与通便剂中的矿物油(液状石蜡),由于这种油在小肠粘膜上形成了薄层,便阻碍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一问题自1927年开始经过了一系列动物实验与人体研究已得到确证。Curtis等让志愿受试者服用矿物油或矿物油乳剂,剂量为20ml,每日3次。结果吃矿物油的,膳食中的胡萝卜素不被吸收,全部从粪便排出。若胡萝卜素预先与矿物油形成乳剂,则只有一部分被吸收。不适当的使用泻剂会使病人多次腹泻,以致严重影响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的吸收,并加重缺乏。此外,矿物油还会在小肠中阻碍脂肪微胶粒的形成,也是影响维生素A吸收的原因之一。
抗生素如四环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会部分影响小肠的吸收,因而影响了维生素A的吸收。Fallon等在1966年报告了新霉素引起吸收不良的副作用。有若口服新霉素3~7g/日,3~7天便会产生可逆转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粪便中的钾、钠、钙、脂肪、维生素A与B12的排出量增加。服用新霉素所产生的消化吸收不良至少有3种原因:抑制了胰脏所分泌的脂酶、胆盐的沉淀与小肠粘膜的破坏。后者是主要的。Keusch等发现口服新霉素6h后,小肠的粘膜已发生变化。
降血脂药物,如消胆胺(cholestyramine)是一种含季胺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能降低高胆固醇血。如每日服用30g树脂,由于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及脂肪性腹泻,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Longenecker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若补充溶解于橄榄油中的维生素A,其血浆中的维生素A水平要低于不服用此药对照组。
口服避孕药:Gall与Briggs都发现妇女口服孕药会使血浆中维生素A的含量增加,尤其是吃复合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血浆中的维生素A会显著增加。Wild等也证实了此现象。他们还发现当停服避孕药,怀孕发生以后, 血浆中维生素A仍维持高水平。他们很担心由于维生素A的持续升高,是否会发生中毒与胎儿畸形的可能。

-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A与肿瘤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A缺乏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维生素A中毒《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B[XB]1[/XB](硫胺)《医院药学》
- 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B1《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理与缺乏症状《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B1《预防医学》
- 维生素A缺乏病(蟾皮病)《皮肤性病学》
- 维生素B12《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A缺乏病《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B12《药理学》
- 维生素A过多或中毒《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维生素A(VA)和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预防医学》
- 维生素B2《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A《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维生素B2《预防医学》
- 维生素A《医院药学》
- 维生素B2缺乏病《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A《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B6《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预防医学》
- 维生素B复合体《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维生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维生素C《临床营养学》
- 维生素《食物疗法》
- 维生素C(抗坏血酸)《医院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