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用量

《中药学》书籍目录

用量,就是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一般包括重量(如若干两、若干钱)、数量(如几只、几片)、容量(如若干汤匙、若干毫升)等,它们都是常写于医生处方上希望药房配付的药量。

中草药的用量,直接影响它的疗效。如果应该用大剂量来治疗的,反而用小量药物,可能因药量太小,效力不够,不能及早痊愈,以致贴误病情;或者应该用小剂量来治疗的,反而用大量药物,可能因药过量,以致克伐人体的正气,都将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此外,一张通过配伍组成的处方,如果将其中某些药物的用量变更以后,它的功效和适应范围也就随着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对待中草药的用量,应该有严谨而细致的态度。一般说来,在使用药物、确定剂量的时候,应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考虑:

1、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在使用剧毒药物的时候,用量宜小,并以少虽开始,视症情变化,再考虑逐渐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应逐渐减少或立即停服,以防中毒或产生副作用。在使用一般药物的时候,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叶之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易煎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用量应较大;新鲜的药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较大些,干燥的应较少些。过于苦寒的药物,多用会损伤肠胃,故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大一些;在复方应用时比单味药用量要小一些。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成人和体质较强实的病人,用量可适当大些;儿童及体弱患者,剂量宜酌减。又病情轻者,不宜用重剂;病情较重者,剂量可适当增加。

现在临床处方一般用量大致如下:

1、一般药物:干燥的一钱至三钱(如麻黄荆芥知母等),新鲜的药物一两至二两(如鲜茅根鲜生地等)。

2、质地较轻的药物:三分至五分(如灯芯草等),或一钱至一钱五分(如白残花薄荷叶等)。

3、质地较重的药物:三钱至五钱(如熟地何首乌等),或一两至二两(如石膏等)。

4、有毒药物:毒性较小的用五厘至一分(如雄黄),毒性较大的用一毫至二毫(如砒霜)等。

5、其它用量:一支(如芦根)、一条(如蜈蚣壁虎)、三只至五只(如葱白、番瓜蒂)、三片至五片(如生姜)、一角(即四分之一张,如荷叶、)、一札(如灯芯草)、数滴(如生姜汁)、十至二十毫升(如竹沥)等等。

现在由于中草药运动的普遍开展,临床上对于草药的用量一般多用五钱至一两,在用药药味较少、药性没有毒性或副作用的情况下是可以的,而且在应用过程中还打破了旧习惯的框框,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疗效,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处方用药药味已经很多,或者有些药物具有不良副作用,用量就应该适当小些。特别是有些药物,一方面固然有良好疗效,但价格又比较昂贵,如犀角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珍珠....等,更应该注意它们的用量。

现在临床处方中草药的用量,是采用“g”为单位的公制。旧制一斤十六两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率如下:

1斤(16两)= 0.5kg = 500g

1市两= 31.25g

1市钱= 3.125g

1市分= 0.3125g

1市厘= 0.03125g

【文献摘录】

《本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药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药学》书籍目录
  1. 用量《中药学》
  2. 用力及时《医述》
  3. 用片脑得效后宜少用勿用论《审视瑶函》
  4. 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5. 用热远热从乎中治《卫生宝鉴》
  6. 用聚合酶链反应标记高活性DNA探针《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7. 用水法《伤寒括要》
  8. 用降药条宜审《医门补要》
  9. 用汤时宜秘旨歌《幼科推拿秘书》
  10. 用夹法《银海精微》
  11. 用途不同的相似药名《医院药学》
  12. 用夹法《中医词典》
  13. 用途或适应证《外科学总论》
  14. 用计算法估计样本含量《医学统计学》
  15. 用途相似的药名《医院药学》
  16. 用火宜忌《推拿抉微》
  17. 用丸散药例《汤液本草》
  18. 用火口诀《推拿抉微》
  19. 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膳食营养成分计算《临床营养学》
  20. 用火口诀《幼幼集成》
  21. 用香散药《景岳全书》
  22. 用火法《伤寒括要》
  23. 用香药调治论《外科精要》
  24. 用火法《宋本备急灸法》
  25. 用续命汤辨《女科经纶》
  26. 用火法《黄帝明堂灸经》
  27. 用药《慎疾刍言》
  28. 用火法《苏沈良方》
  29. 用药《张氏医通》
  30. 用火法《针灸神书》
  31. 用药《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