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营养治疗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临床表现为构音,吞咽障碍,说话缓慢费力,鼻音较重,咀嚼困难,进食易咳嗽,食物常从鼻孔流出,常并发吸入性肺炎。假性球麻痹与球麻痹的区别如下表:
表36-4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球麻痹 | 假性球麻痹 |
(1)病变部位在延髓多为一侧损害 | 病变在皮质-延髓束,为两侧损害 |
(2)多首发 | 病史中有2次以上的脑卒中发作,而且在不同侧 |
(3)咽反射消失 | 咽反射存在 |
(4)舌肌萎缩,震颤,见于周围损害时 | 无舌肌萎缩或震颤 |
(5)口部自动反射阳性 | 口部自动反射阳性 |
(6)病情较重,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除构音、吞咽障碍外,呼吸循环障碍较轻 |
(7)大脑皮层功能障碍不显 | 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明显,常有不自主哭笑 |
(8)病因:椎基底动脉血栓延髓空洞症、脑干肿瘤、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进行性球麻痹、颅底凹陷症、枕骨大孔附近病变(肿瘤、骨折、脑膜炎等) | 两侧脑血管后遗症 |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较高,男同志应为10080kJ,女同志为8400~9240kJ,蛋白质可占热量比12~15%,应少用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可用瘦肉、鱼、鸡、瘦牛羊肉、蛋清、脱脂牛奶等)。脂肪应多采用必需脂肪酸,特别是含亚油酸高的油类(如豆油、玉米油、麻油、花生油、鸡油、鸭油等),因为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转运,进行正常代谢。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就会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使胆固醇不能在体内正常运转代谢,并且还可能在体内沉积,加重血管壁的粥样硬化。
碳水化物丰富的食物,可多用粮食和薯类、蔬菜和水果,少用蔗糖,因粮食和薯类除含淀粉可供给热能外,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为调节胆固醇的代谢过程,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因维生素C在机体代谢中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参与机体的羟化反应和还原作用,其中羟化酶的作用也需要维生素C参与。又如类固醇的羟化,胆固醇转变为胆酸也需要大量维生素C,大量维生素C能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并能增加血管的致密性,以防止出血。每天可给200~300mg。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因吞咽障碍,食物必须细软,无渣滓,避免刺激性,如过甜、过酸、过碱、过辣皆不适宜,禁用花椒、咖喱粉、芥末、辣椒等调味品,以减少化学性刺激。食物温度要适宜,不要过冷和过热,减少物理性刺激。
球麻痹患者因有吞咽反射障碍,必要时应下鼻管,以鼻饲流质饮食维持营养。否则长期营养供应不足,致使全身营养不足,更加重脑的整体功能紊乱,机体抵抗力差,引起感染或其它并发症。

-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营养治疗《临床营养学》
- 球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球内异物《眼科学》
- 球菌《医学微生物学》
- 球旁复合体《组织学与胚胎学》
- 球后视神经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球外异物《眼科学》
- 球后《针灸学》
- 裘庆元(1873-1947年)《中医词典》
- 球后《中医词典》
- 裘序《幼幼集成》
- 球-管平衡《生理学》
- 裘序《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球孢子菌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裘序《外科医镜》
- 虬蟠卷曲《中医名词词典》
- 鼽《中医词典》
- 虬莓《本草衍义》
- 鼽鼻《中医词典》
- 虬脉纵横《中医名词词典》
- 鼽骨《中医词典》
- 求子之脉贵和平论《女科经纶》
- 鼽衄《中医词典》
- 求子在阴阳之形气寓论《女科经纶》
- 鼽衄《凌临灵方》
- 求子须知先天之气论《女科经纶》
- 鼽嚏《中医词典》
- 求子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区别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求子方论《幼幼新书》
- 区分资料类型《医学统计学》
《临床营养学》
- 第一篇 营养概论
- 1 热能
- 2 蛋白质
- 3 脂类
- 4 碳水化物
- 5 维生素
- 5.1 前言
- 5.2 维生素A
- 5.3 维生素D
- 5.4 维生素E
- 5.5 维生素K
- 5.6 维生素B1
- 5.7 维生素B2
- 5.8 尼克酸
- 5.9 维生素B6
- 5.10 叶酸
- 5.11 维生素B12
- 5.12 维生素C
- 5.13 泛酸与生物素
- 参考文献
- 6 无机盐(常量元素)
- 7 微量元素
- 8 健康人营养
- 第二篇 营养缺乏病
- 9 引言
- 1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11 维生素A缺乏病
- 11.1 病因学
- 11.2 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理与缺乏症状
- 11.3 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
- 11.4 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
- 11.5 治疗
- 11.6 维生素A过多或中毒
- 11.7 维生素A与肿瘤的关系
- 11.8 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
- 11.9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12 维生素B1缺乏病
- 13 维生素B2缺乏病
- 14 癞皮病
- 15 维生素C缺乏病
- 16 维生素D缺乏病
- 17 营养性贫血
- 18 锌缺乏
- 19 碘缺乏病与碘过多病
- 19.1 前言
- 19.2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历史与流行病学
- 19.3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19.4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临床与诊断
- 19.5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
- 19.6 结语
- 19.7 碘过多病
- 19.8 高碘甲状腺肿的主要临床表现
- 19.9 高碘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 19.10 高碘甲状腺肿的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20 缺硒与克山病
- 20.1 引言
- 20.2 克山病和低硒间的关系
- 20.3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硒的关系
- 20.4 克山病的病因
- 20.5 克山病的病理改变
- 20.6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
- 20.7 克山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20.8 克山病的治疗
- 20.9 克山病的预防
- 参考文献
- 21 必需脂肪酸缺乏病
- 第三篇 疾病与营养
- 22 引言
- 23 肥胖
- 24 糖尿病
- 25 痛风
- 26 胃肠道疾病
- 27 肝胆系统疾病
- 27.1 营养性肝脏疾病的原因
- 27.2 病毒性肝炎
- 27.3 脂肪肝
- 27.4 肝硬变(肝硬化)
- 27.5 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肝昏迷)
- 27.6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
- 27.7 胆系结石和感染(胆石症与胆囊炎)
- 参考文献
- 28 心血管疾病
- 29 肾脏疾病
- 30 营养与遗传
- 31 营养与癌瘤
- 32 营养与感染和免疫
- 33 营养与烧伤
- 34 食物与过敏
- 35 营养与口腔疾病
- 36 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
- 第四篇 特殊饮食与营养
- 37 外科创伤与营养
- 38 胃肠外营养
- 38.1 前言
- 38.2 影响营养的代谢因素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8.4 胃肠外营养的种类
- 38.5 胃肠外营养的指征
- 38.6 静脉用营养制剂
- 38.7 营养素的需要量
- 38.8 胃肠外营养的实施
- 38.9 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 38.10 胃肠外营养的监测
- 38.11 胃肠外营养的组织和护理
- 33.1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9 要素膳
- 39.1 前言
- 39.2 要素膳的分类
- 39.3 要素膳的组成
- 39.4 要素膳的氮源
- 39.5 要素膳的性质
- 39.6 要素膳的生理
- 39.7 要素膳的适应证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9.9 使用方法
- 39.10 要素膳的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40 临床检查用饮食
- 40.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 40.2 甲状旁腺的功能检查
- 40.3 检查肾脏功能的试验饮食
- 40.4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饮食
- 40.5 检查小肠功能的粪脂测定试验饮食
- 40.6 检查先天性非溶血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型的低热量试
- 40.7 隐血试验饮食
- 40.8 胆囊造影饮食
- 参考文献
- 41 特殊条件下的营养
- 41.1 电离辐射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2 高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3 低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4 有害物质与营养素的关系
- 41.5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6 救生条件下的营养保证
- 41.7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2 膳食调查
- 附录: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