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临床分型
随着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临床分型也提出了新的建议。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二次报告提出了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资料组方案分型的意见,见表24-1。
表24-1 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的分型
类型 | 以往命名 | 临床特点 |
糖尿病(DM) | ||
胰岛素依赖型(NIDDM) | 1.幼年型 | 1.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但多在15岁以下 |
2.酮体抵抗型 | 2.病人不一定注射胰岛素,防止酮症,某些人为纠正持续高血糖需要注射胰岛素 | |
1.非肥胖 | 3.稳定型 | 3.在应激时可发生酮症 |
2.肥胖 | 4.血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或低减 | |
5.发病前不少病人有肥胖史 | ||
其它类型 | 继发性糖尿病 | 1.由其它因素引起:①胰腺病;②内分泌病,如肢端肥大症与库兴综合征;③服用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和化学药物 |
2.除糖病外,还有其它的症状。 | ||
葡萄糖耐量低减 | 1.无症状糖尿病 |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轻度低减,也可能是正常的波动 |
(IGT) | 2.化学性糖尿病 | 2.易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 |
1.非肥胖 | ||
2.肥胖 | ||
妊娠糖尿病 | 1.在妊娠期发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正常 | |
(GDM)产后命名为潜在的葡萄糖耐量低减) | 2.产后5~10年发生糖尿病机会多 | |
过去有葡萄糖耐量低减 | 1.隐性糖尿病 | |
2.糖尿病前期 | ||
(PREVAGT) | ||
潜在的葡萄糖耐量低减 | 1.潜在的糖尿病 | 从未有不正常的葡萄糖耐量,但肯定有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如有糖尿病的单卵双生子(或女) |
(POTAGT) | 2.糖尿病前期 |

- 临床分型《临床营养学》
- 临床分类《儿科学》
- 临床给药方案和设计《医院药学》
- 临床法《医学心理学》
- 临床观察《预防医学》
- 临床常用量表《医学心理学》
- 临床护理记录单《病历书写规范》
- 临床病人热能需要量问题《临床营养学》
- 临床检测方法《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临床表现与分度《儿科学》
- 临床检查《中医伤科按摩学》
- 临床表现及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检查用饮食《临床营养学》
- 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医学》
- 临床简明辨症法《幼科概论》
- 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营养学》
- 临床决策分析《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临床有各种类型的表现《儿科学》
- 临床疗效分析《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评估《医学心理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评估的作用《医学心理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医学心理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生化方法学性能判断《临床生物化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量评价《临床生物化学》
- 临床表现《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临床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临床生物化学》
《临床营养学》
- 第一篇 营养概论
- 1 热能
- 2 蛋白质
- 3 脂类
- 4 碳水化物
- 5 维生素
- 5.1 前言
- 5.2 维生素A
- 5.3 维生素D
- 5.4 维生素E
- 5.5 维生素K
- 5.6 维生素B1
- 5.7 维生素B2
- 5.8 尼克酸
- 5.9 维生素B6
- 5.10 叶酸
- 5.11 维生素B12
- 5.12 维生素C
- 5.13 泛酸与生物素
- 参考文献
- 6 无机盐(常量元素)
- 7 微量元素
- 8 健康人营养
- 第二篇 营养缺乏病
- 9 引言
- 1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11 维生素A缺乏病
- 11.1 病因学
- 11.2 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理与缺乏症状
- 11.3 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
- 11.4 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
- 11.5 治疗
- 11.6 维生素A过多或中毒
- 11.7 维生素A与肿瘤的关系
- 11.8 维生素A与锌的关系
- 11.9 维生素A与药物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12 维生素B1缺乏病
- 13 维生素B2缺乏病
- 14 癞皮病
- 15 维生素C缺乏病
- 16 维生素D缺乏病
- 17 营养性贫血
- 18 锌缺乏
- 19 碘缺乏病与碘过多病
- 19.1 前言
- 19.2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历史与流行病学
- 19.3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19.4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临床与诊断
- 19.5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
- 19.6 结语
- 19.7 碘过多病
- 19.8 高碘甲状腺肿的主要临床表现
- 19.9 高碘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 19.10 高碘甲状腺肿的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20 缺硒与克山病
- 20.1 引言
- 20.2 克山病和低硒间的关系
- 20.3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硒的关系
- 20.4 克山病的病因
- 20.5 克山病的病理改变
- 20.6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
- 20.7 克山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20.8 克山病的治疗
- 20.9 克山病的预防
- 参考文献
- 21 必需脂肪酸缺乏病
- 第三篇 疾病与营养
- 22 引言
- 23 肥胖
- 24 糖尿病
- 25 痛风
- 26 胃肠道疾病
- 27 肝胆系统疾病
- 27.1 营养性肝脏疾病的原因
- 27.2 病毒性肝炎
- 27.3 脂肪肝
- 27.4 肝硬变(肝硬化)
- 27.5 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肝昏迷)
- 27.6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
- 27.7 胆系结石和感染(胆石症与胆囊炎)
- 参考文献
- 28 心血管疾病
- 29 肾脏疾病
- 30 营养与遗传
- 31 营养与癌瘤
- 32 营养与感染和免疫
- 33 营养与烧伤
- 34 食物与过敏
- 35 营养与口腔疾病
- 36 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
- 第四篇 特殊饮食与营养
- 37 外科创伤与营养
- 38 胃肠外营养
- 38.1 前言
- 38.2 影响营养的代谢因素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8.4 胃肠外营养的种类
- 38.5 胃肠外营养的指征
- 38.6 静脉用营养制剂
- 38.7 营养素的需要量
- 38.8 胃肠外营养的实施
- 38.9 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 38.10 胃肠外营养的监测
- 38.11 胃肠外营养的组织和护理
- 33.1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9 要素膳
- 39.1 前言
- 39.2 要素膳的分类
- 39.3 要素膳的组成
- 39.4 要素膳的氮源
- 39.5 要素膳的性质
- 39.6 要素膳的生理
- 39.7 要素膳的适应证
- 39.8 要素膳的禁忌证
- 39.9 使用方法
- 39.10 要素膳的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40 临床检查用饮食
- 40.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 40.2 甲状旁腺的功能检查
- 40.3 检查肾脏功能的试验饮食
- 40.4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饮食
- 40.5 检查小肠功能的粪脂测定试验饮食
- 40.6 检查先天性非溶血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型的低热量试
- 40.7 隐血试验饮食
- 40.8 胆囊造影饮食
- 参考文献
- 41 特殊条件下的营养
- 41.1 电离辐射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2 高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3 低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4 有害物质与营养素的关系
- 41.5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6 救生条件下的营养保证
- 41.7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2 膳食调查
- 附录: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