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三、微生物学诊断

《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一)分离与鉴定

1.标本:根据伤寒病的病程采取不同标本,通常第1~2周取血液,第2~3周取粪便或尿液。急性肠炎取患者吐泻物和剩余食物。败血症取血液作培养。

2.分离培养与鉴定:血液应先接种胆汗肉汤增菌;粪便和经离心的尿沉渣可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37℃经18~24小时培养后,挑选无色半透明的不发酵乳糖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接种双糖含铁或三糖含铁培养基。疑为沙门氏杆菌时,作生化反应和玻片凝集试验鉴定。

3.快速诊断法:近年来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或尿液中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可溶性抗原,协助临床早期诊断肠热症。

(二)血清学试验

常用肥达(Widal)氏反应。即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待检血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含量多少及其增长情况,辅助临床诊断肠热症。

肠热症常由伤寒杆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故通常采用上述三种菌的抗原进行试验。有的地区可由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应增添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作试验。

本试验在肠热症患者第一周末时,即可出现阳性结果。判定结果时必须考虑下述情况。

1.正常抗体水平: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抗体,其效价随各地区情况而不同。一般说来,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时才有诊断价值。

2.动态观察:判断肥达氏反应结果须结合临床症状、病期等。单次凝集效价增高,有时不能定论。如间隔数天重复采用,若效价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上升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3.O与H抗体在诊断上的意义:患肠热症后,O与H抗体在体内的消长情况不同。LgM型O抗体出现较早,持续时间仅半年左右,消失后不易受伤寒、副伤寒杆菌以外细菌的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重新出现。lgG型H抗体出现较晚,维持时间可长达数年,消失后易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短暂地重新出现。因此,①若H、O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感染伤寒、副伤寒的可能性大;②H与O效价均低,则患肠热症的可能性甚小;③若H效价高而O不高,可能系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④如O效价高而H不高,可能是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氏菌感染(肠炎杆菌与伤寒杆菌有共同O抗原)引起的交叉反应。

4.其他: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肥达氏试验始终呈阴性。可能是①发病早期曾用大量或多种抗生素治疗;②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故本试验阴性时,不宜匆忙地否定诊断。

伤寒伤人不同病期血、粪便、尿液中病原菌与特异性凝集素的阳性检出率(图9-1)。

伤寒病程中各种试验阳性率

图9-1伤寒病程中各种试验阳性率

(三)伤寒带菌者的检查

最可靠的方法是分离培养病原菌,但检出率不高。一般可先检测可疑血清中有无Vi抗体,当效价>1:10时,再取粪便或尿液多次分离培养,才能确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微生物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微生物学》书籍目录
  1.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3.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4. 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学》
  5.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6. 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学》
  7.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8.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9.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10.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11.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12.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13.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14. 微生物学检查《医学微生物学》
  15.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16. 微生物学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17.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18. 微生物学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19.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0. 微生物学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1.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2. 微生物学《中国医学通史》
  23.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4. 微生物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25.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6. 微生物《病理生理学》
  27.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28. 微甚《中医词典》
  29.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30. 微甚《中医名词词典》
  31.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