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杨梅疮

《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杨梅疮,乃天行时毒,亦有传染而患之,或禀赋所得。春受症在肝,故多起于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蚀伤眼目,腐败肾茎,拳挛肢节。初起之时,上体多者,先用荆防败毒散;下体多者,先用龙胆泻肝汤。大便秘者,用大连翘饮,后用换肌消毒散。若蚀伤眼目,兼用九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肢节拳挛,兼用蠲痹解毒汤。若因脾胃亏损而不能愈者,先用异功散,后用换肌消毒散。若用轻粉之药,多致败症也。

一小儿周岁,传染此疮,误熏银朱之药,昏愦不乳,遍身无皮,用绿豆黄柏,遍掺席上,令儿睡卧,更用金银花、生甘草为末,白汤调服渐愈。若疮干燥利,用当归膏。误用轻粉者,亦以前药解之。

一小儿患此,年余不愈,形体消瘦,日晡尤甚,朝用八珍汤,夕用换肌散,并太乙膏。三月余而愈。

一小儿原有肝疳,后染前症,脓水淋漓,腹胀呕吐,小腹重坠,余欲用补中益气汤,升补中气。不信,仍服消毒之剂,更喘嗽流涎。余谓脾气虚而肺气弱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元气渐复,乃佐以换肌消毒散寻愈。

一小儿因母曾患此症,生下即有,用换肌散,母服五十余剂,子用当归膏调金黄散,随患处敷之寻愈。

一小儿十四岁患此,用熏法,肢体面目悉皆浮肿,数日间,遍身皮肤皆溃,如无皮状,脓水淋漓,先用金银花甘草,煎汤与之恣饮,又为末掺遍身及铺枕席,令儿卧之,半月许,皮肤稍愈,却佐以换肌散而愈。

又一小儿二岁,用熏法,吐痰喘躁,不及治而死。

换肌消毒散(一名萆 散) 治杨梅疮,不拘初患日久,并效。

土茯苓(即萆 ) 当归 白芷 甘草 皂角刺 薏苡仁 白藓皮 木瓜(不犯铁器)

上水煎食前并空心服。

又方 治大人之剂。如用前方未应,或儿长大,宜用此方。

茯苓(五钱) 当归 白芷角刺(炒) 薏苡仁(各一钱) 白藓木瓜(不犯铁器) 木通 金银花(各七分)甘草 连翘 防风(各五分) 茯苓(一钱) 黄 (炒,二钱) 芍药(炒,一钱) 川芎(八分) 生地黄(八分)

上作二三剂,水煎出,幼者作一剂,煎分两三次服。

蠲痹解毒汤

姜黄 羌活 白藓皮 赤芍药 当归(各四分) 白术(五分) 茯苓 白芷 皂角子(炒。各三分)

上水煎服。

九味芦荟丸(方见喉痹

当归膏(方见汤火疮)

太乙膏(方见跌扑外伤)

黄散(方见泡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婴撮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1. 杨梅疮《保婴撮要》
  2. 杨梅疮《古今医鉴》
  3. 杨梅疮《万病回春》
  4. 杨梅疮《寿世保元》
  5. 杨梅疮《外科心法要诀》
  6. 杨梅疮《证治准绳·疡医》
  7. 杨梅疮《急救广生集》
  8. 杨梅疮《证治准绳·幼科》
  9. 杨梅疮《外科理例》
  10. 杨梅疮《医宗金鉴》
  11. 杨梅疮《外科证治全书》
  12. 杨梅疮《中医词典》
  13. 杨梅疮《奇效简便良方》
  14. 杨梅疮《景岳全书》
  15. 杨梅疮《立斋外科发挥》
  16. 杨梅疮《中医名词词典》
  17. 杨梅疮《慈幼便览》
  18. 杨梅《药性切用》
  19. 杨梅疮(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20. 杨梅《外科全生集》
  21. 杨梅疮部《外科启玄》
  22. 杨梅《本草撮要》
  23. 杨梅疮第一方《奇效简便良方》
  24. 杨梅《本草分经》
  25. 杨梅疮毒《经验丹方汇编》
  26. 杨梅《本草便读》
  27. 杨梅疮发源《医门补要》
  28. 杨梅《得配本草》
  29. 杨梅疮方《冯氏锦囊秘录》
  30. 杨梅《本草从新》
  31. 杨梅疮结毒总论《疡科心得集》

《保婴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