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十二日至十三日,疮痂渐落,其瘢犹黯,或凹或凸,肌肉尚嫩,不可澡洗,并忌五辛煎 之物,恐热毒上熏肝膈,眼生障翳。或有是患,用谷精草散治之。窃谓前症∶目为肝之窍,或肝经风热,或肝经血虚,或肝经风热相搏,或肝疳内热,或乳母肝经有热,或食膏粱浓味,故多犯其目。若失于早治,多成废疾。
一小儿出痘,两目不开,先君谓肝经有热。用消毒化 汤,母子服之而愈。
一小儿两目不开,先君谓肝经热毒。先用柴胡麦门冬散,又用四物汤加山栀而愈。
一小儿痘疮,目赤肿痛,此肝火为患,用柴胡麦门冬散、谷精散而愈。
一小儿痘将靥,目不开,脉浮而无力,右关按之缓弱,此脾气虚耳,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二剂,去蔓荆子又数剂而愈。后每劳役,目中作胀不能开合,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眼痛不开,属肝经风热,用柴胡麦门冬散、犀角地黄汤加柴胡各一剂,开而见赤翳迷漫,仍用前药加谷精草而愈。
一小儿出痘,目闭二十余日,用清肝解热之药,两目虽开其睛已伤,此失于早治也。
一小儿目中出痘作痛,肝脉弦洪有力,先用小柴胡加龙胆草、生地黄一剂,而痛稍止,乃用四物、柴胡、山栀一剂,痛全止,再用加味逍遥散、蝉菊散而愈。
一小儿目中出痘,肝脉弦数,此木火相搏,用四物、山栀、牡丹皮、柴胡二剂,再用加味逍遥散二剂,肝脉平和,又用四物、牡丹皮而靥。但目有青翳,用蛇蜕散、三味谷精草散而痊。
一小儿素食膏粱,目中出痘作痛,口渴、大便坚实,左右关洪数有力弦长,此形病脉俱实,先用柴胡栀子散、泻黄散各一服,又用柴胡栀子散、柴胡麦门冬散而痊。
一痘儿眼不开,肝脉数,按之有力,用柴胡栀子散,子母服之眼渐开。又因母劳怒仍闭,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后复闭,用柴胡麦门冬散而痊。
一小儿目中生翳,诊其肝肾疳症,用九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及粉丹散,翳渐退,又用柴胡麦门冬散而痊。
羊肝散 治痘疮入眼,或无辜疳入目。
密蒙花 青箱子 决明子 车前子上为末,用密蒙花末三钱,余药各一钱,以羊肝一叶,薄批掺上湿,用纸裹煨熟。空心食之。
蛇蜕散 治痘毒目翳。
蛇蜕(二钱,为末) 栝蒌仁(五钱,研烂)
上为末,用羊肝一片,批开入末二钱,用线扎紧,米泔煮熟,频与儿食,外用粉丹散。
三味谷精草散 治痘疹翳膜遮睛瘴瞳子。
上为末,用雄猪肝一叶,竹刀批开,掺药在内,以麻线缚定,入砂罐内水煮熟,令儿食之。
蝉菊散 治斑痘入眼,或病后生翳障。
上每服一钱,水煎入蜜少许,量儿服。
二味谷精草散 治痘疮已靥,目翳膜障,瞳神隐涩泪出,久而不退。
谷精草(一两) 生蛤粉(二两)
上为末,用 猪肝一叶,竹刀批片子掺药在内,以绵扎入砂器内,水煮。令儿熟食之。
粉丹散(即吹耳丹) 治眼生翳膜。
轻粉 黄丹上为末,竹筒吹耳内,左眼有翳吹右耳,右患吹左耳,即退。
通神散 治 疮入目,内生翳障。
上为末,每服一钱,干柿一个,米泔水一盏煮干末,不拘时但食柿饼五七次,至七日可见效。
黄柏膏 治痘疮初出就涂面,则痘疮不生于面目,用之若迟,虽出亦稀。
上为细末,清油调如膏,从耳前眼唇面并涂之,日三五度。
羊肝丸 治痘疮入目不能开。
羯羊肝(一具生用) 黄连(炒,为末)
上先将羊肝去筋膜,于石器内捣烂,入黄连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茶清送下。
蝉蜕散 治 疹入目,半年已过者,一月取效。
九味芦荟丸 治肝经积热,面目生翳,耳中出水,大便不调,肢体消瘦等症。(方见疳蚀症)
小柴胡汤(方见 症)
柴胡麦门冬散(方见作痒搔破)
四物汤(方见痘疮出迟)
消毒化 汤(即消毒救苦汤,方见夹疹痘)
加味逍遥散(方见欲靥不靥)
补中益气汤

- 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保婴撮要》
- 两目红肿《经验麻科》
- 两拗及小腹肿胀痒痛《急救广生集》
- 两目赤肿方《明目至宝》
-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证治准绳·杂病》
- 两目不明腮项肿满《胎产秘书》
- 两栖纲《实验动物科学》
- 两目暴赤《儒门事亲》
- 两气《中医词典》
- 两疗法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分析《预防医学》
- 两胠疼痛《中医词典》
- 两脸论歌《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两颧发赤《医法圆通》
- 两均数的比较《医学统计学》
- 两颧骨《正骨心法要旨》
- 两胫逆冷证《伤寒九十论》
- 两颧骨《医宗金鉴》
- 两井《中医词典》
- 两乳忽肿《医法圆通》
- 两解太阳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两腮赤肿《奇效简便良方》
- 两脚麻木《中医词典》
- 两扇门《中医词典》
- 两脚大烧《医法圆通》
- 两商《中医词典》
- 两焦《中医词典》
- 两神相搏《中医词典》
- 两睑粘睛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两生《中医词典》
- 两睑粘睛歌《医宗金鉴》
- 两湿温不可合一辨《研经言》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