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反张
钱仲阳曰∶角弓反张者,由风邪客于太阳经也。经曰∶风从上受。足太阳主周身之气,其脉起于目内 而行于背。肝属木主风,所以风邪易侵也。夫小儿肌肤未密,外邪易伤,肝为相火,其怒易发。若身反张强直发热不搐者,风伤太阳也,宜用人参羌活散、小续命汤。若因暴怒而击动其肝火者,宜用泻青丸。若饮前剂,其症益甚者,此邪气已去而脾气亏也,宜用异功散加芎、归补之。若因肝经虚热,或因克伐真气,虚热生风者,宜用异功散、地黄丸补之。若因下而脾气困备,腹肚膨胀者,此中气损也,宜用白术散补之。若气血素弱,或服攻伐之剂,而手寻衣领,切牙呵欠者,肝经虚甚也,急用地黄丸以补之,仍与肝脏参览。
治验一小儿忽腰背反张,目上视,面青赤,曰青属肝主风,赤属心主火,此风火相搏,用柴胡栀子散,倍加钩藤钩顿安,而痰如旧,又用抱龙丸而愈。
一小儿忽腰背反张,服治惊之药后,不时举发,面色黄白,肢体甚倦。余用五味异功散,十余剂而愈。后因惊兼饮食不节,不时举发,随用前药即愈。遂日以参术末,每服五七分,炮姜、大枣煎汤调下,服至二两而不发,以上二症,元气虚而病气实也。若用攻邪之药皆误矣。
一小儿素患前症,痰盛面色素白而兼青。余谓∶肺气不能平肝,肝气乘脾,脾气虚而生痰耳。先用抱龙丸二服以平肝;随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肺,月余而痊。半载之后复发,谓非逐痰不能痊愈。遂用下剂,痰涎甚多,而咽喉如锯声。余曰∶乃脾不能摄涎也,咽间鸣乃肺气虚甚也。遂用人参五钱、炮姜三分,水煎服而醒。至第四剂后,加枣二枚,人参服数两而愈。
后每发非独参汤不应。若执常方,鲜不有误者。
小续命汤(方见五硬)

- 角弓反张《保婴撮要》
- 角弓反张《张氏医通》
- 角弓反张《女科证治准绳》
- 角弓反张《证治准绳·幼科》
- 角弓反张《女科证治准绳》
- 角弓反张《医学纲目》
- 角弓反张候《诸病源候论》
- 角弓反张《备急千金要方》
- 角弓痧《中医词典》
- 角弓反张《中医词典》
- 角弓痧《痧胀玉衡》
- 角弓反张《中医名词词典》
- 角蒿《雷公炮炙论》
- 角发酒《医述》
- 角蒿《千金翼方》
- 角蛋白《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角蒿《新修本草》
- 角蛋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角蒿《本草衍义》
- 角刺粥《外科全生集》
- 角蒿《证类本草》
- 角刺《外科全生集》
- 角蒿(寒)《本草分经》
- 角刺《本草分经》
- 角花头《中医词典》
- 角《名医别录》
- 角化棘皮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角《中医词典》
- 角架风《中医词典》
- 膲理《中医词典》
- 角架风《重楼玉钥》
《保婴撮要》
- 作者:薛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痘疹受病之由
- 痘疹正状
- 痘疹轻重
- 不治五症
-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 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 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 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 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 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 涕唾稠粘大便坚实之症
-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