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诸疳疮疥

《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诸疳疮疥,因脾胃亏损,内亡津液,虚火妄动,或乳母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失宜,致儿为患。当分其因,审其经而平之。如面青寒热,或白翳遮睛,肝经之症也。面赤身热,或作渴惊悸,心经之症也。面黄体瘦,或作渴泄泻,脾经之症也。面白咳嗽,或鼻中生疮,肺金之症也。面黧体瘦,或喜卧湿地,肾经之症也。婴儿宜调治乳母。若不审五脏胜负、形病虚实,妄行败毒,多致不救。

一小儿患此,小便频数,左颊青色,或时目札,此肝脾之症也,先用五味异功散当归升麻柴胡,调补脾气;

又用九味芦荟丸,清理肝火;末用地黄丸,滋肾水、生肝木而疥愈。后复发,不经意,兼两目生翳,小便频数,大便泄泻,此肝邪侮脾而作也,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芜荑,脾气健而肝病愈。

一小儿患此,面黄作渴,大便酸臭,腹胀青筋,此肝脾之症,用五味异功散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此,面赤作渴,心脉洪大,此心经之症,内用柴胡子散,外用六仙散而愈。后惊悸发热,疥 作痛,先用导赤散二服,又用柴胡栀子散与子服,母服逍遥散而愈。

一小儿患此,大便酸臭,肚腹膨胀,手足时冷,此脾经之症,用五味异功散、四味肥儿丸渐愈。后因母食炙 ,仍发,母服清胃散黄连泻心汤,子服一味甘草而愈。

一小儿嗜甘肥之物患之,或痒或痛,咳嗽饮冷。此脾胃积热,传于肺经,先用清胃散以治胃热;少用泻白散以清肺火,渐愈。出痘后仍患之,口干饮汤,用五味异功散兼大枫膏而愈。

一小儿年十五,遍身患此,腿足为甚,发热饮冷,两尺脉数洪,按之无力,此禀肾虚所致,用六味地黄丸而愈。后用心力学,复发尤甚,兼盗汗遗精,用地黄丸为主,佐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而痊。

一小儿患此,发热饮冷,痰涎上涌,此禀肾虚,用地黄丸料煎服,月余渐愈;又佐以八珍汤而愈。次年毕姻后,发热唾痰,盗汗咳血,仍用前药而愈。

敷药枫子膏 治疮疥。

轻粉(一两) 枯矾(一两) 黄连(二两) 大枫子膏(二两,研膏) 蛇床子(二两) 地沥青(六两)

上各另入大枫膏,和匀,更入地沥青杵百余,即成膏矣。每用少许,涂患处。

敷药六仙散 治诸疳疮疥。

苦参 独活 大枫子(去壳油) 蛇床子(各一两) 枯矾(五钱)

上为细末,地沥青调敷。

五味异功散(方见用败毒之药)

清胃散(方见热毒口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婴撮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婴撮要》书籍目录
  1. 诸疳疮疥《保婴撮要》
  2. 诸疳《小儿药证直诀》
  3. 诸疳疮论《外科集验方》
  4. 诸疳《古今医鉴》
  5. 诸疳口疮《保婴撮要》
  6. 诸疳《寿世保元》
  7. 诸疳证《医学正传》
  8. 诸疳《育婴家秘》
  9. 诸疳症《慈幼便览》
  10. 诸复《松峰说疫》
  11. 诸疳症治《幼幼集成》
  12. 诸风状论《黄帝内经太素》
  13. 诸膏《千金翼方》
  14. 诸风证治《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15. 诸膏《备急千金要方》
  16. 诸风杂论《黄帝内经太素》
  17. 诸葛行军散《奇方类编》
  18. 诸风统论《圣济总录》
  19. 诸葛武侯平安散《医学心悟》
  20. 诸风数类《黄帝内经太素》
  21. 诸葛颍(539-615年)《中医词典》
  22. 诸风秘论《重楼玉钥》
  23. 诸哽《外科理例》
  24. 诸风门《针灸大成》
  25. 诸骨蹉跌《圣济总录》
  26. 诸风毒《活幼心书》
  27. 诸骨稻谷发鲠《口齿类要》
  28. 诸风掉眩《中医词典》
  29. 诸骨哽方三十五首《外台秘要》
  30. 诸风部《疡医大全》
  31. 诸骨哽咽部《本草易读》

《保婴撮要》